看似簡單,實則困難,更別提靜齋要求明平常心、虛空心、清靜心,慈悲心,見世界的本性,最終直指天道。
基礎是一個“靜”字。
現在包子頭就很“靜”。
偏偏這種“靜”不是一灘死水,而是真正見了世面,開了智慧後見性後的“靜”。
也即是說,她已經走在了一條大道上,向著高深的佛法境界一路飛奔了。
只是為何會如此?
那魔頭將這天資最為出眾的小輩拐走,就是為了給她們培養更強的傳人嗎?
絕不可能!
眾僧交換了一個眼神,有所決定。
在他們看來,魔頭一定改變了什麼,然後給佛門下了戰帖。
這種較量,已經不是個人之間的心理戰,而是兩大派系之間的傳承對決。
佛門絕不會膽怯不應。
恰恰相反,他們要培養這天資絕世的孩子,未來力壓魔門,令魔頭作繭自縛!
……
……
“哇!”
等進入了帝踏峰,入了慈航靜齋,一路上很安靜的包子頭,終於開心起來。
靜一師太帶著她出蜀地,沿長江東去,在虎跳峽前登岸,改走陸路,到了有長江第一灣之稱的石鼓後,沿江南下,最終抵達了江東的雨蒙山,帝踏峰便位於其中。
家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等入了山門,迎面就是一個大廣場,許多門人已經在等待,都是集天地靈秀的美人,包子頭更看到了原本一起長大的姐姐和妹妹。
“清惠!”
這些小蘿蔔頭都沒啥變化,幾個月的時間,也就個子微微拔高了一些,還是一副奶聲奶氣的模樣,看著小大人般的包子頭,個個露出了開心卻又不怎麼敢接觸的表情。
直到包子頭主動迎上去,她們才開心地圍著她又叫又跳,很快又被一個歲數很大的女尼帶了下去,去乖乖靜坐。
顯然,靜心要從娃娃抓起。
當小夥伴散去,包子頭才跟著靜一師太來到主殿慈航殿,在這裡參拜從創始人地尼而下的歷代祖師。
其實也沒多少代,地尼是東漢末年,佛教剛剛傳入中土的人物,到如今的靜一師太,共傳了三百多年,共計十三代。
慈航靜齋的隱居策略,令她們歷任掌門執掌門派的時間,都是接近三十年,不多不少,代代傳承,並無中斷,累積至今,派內總有多少閉關的宗師女尼,誰也說不清了。
拜完祖師後,靜一師太帶著包子頭,往住宿的地方去。
一路走來,包子頭看到賞雨亭,看到藏典塔,包括《慈航劍典》在內的所有秘籍,都存放於其中。
很快到了一間大佛堂。
年紀最小的弟子們,就居住在裡面,鋪著一個個地鋪,冬凉夏暖,磨練心性,畜生一般。
佛堂不遠處,則是一個面積廣闊的茶園,不少弟子就在其中種茶,等到來年帶下山去賣。
這也就是古代,如果是現代,她們成為賣茶女,簡直是順理成章。
“炒茶的手好疼……”
“能買我外公的一些茶葉嗎?”
“嚶嚶嚶!”
“嚶尼瑪,再嚶打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