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中,終夜鐘聲撞不斷。”
“金科場內,今日金榜才題名。”
“真是好對,晟仲吉言啊!”
家宴之上,遊師雄和种師道嘖嘖稱讚,興致頗高。
作為同在張載門下學習的同窗,黃尚回到開封后,自然邀請了他們。
見面後,兩人還不免埋怨上次的不告而別,黃尚卻將他的奇遇選擇性地告訴他們。
這也是為以後展現實力,埋下伏筆。
這個年代,文官都是騎馬來去,懂得武藝的有不少。
他們壓制的是武將的權力,倒不是武力本身,所以兩人不以為意,還躍躍欲試,頗有切磋的意思。
黃尚並沒有在同窗面前顯擺的意思,微笑著繞過這個話題,開始打聽同科有什麼人物。
种師道年紀還小,並未參加這次科舉,遊師雄卻已透過解試,正要參加省試。
因此黃尚正好了解一下,這一次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競爭對手。
狀元意味著第一。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想而知,狀元這個官方的第一,誘惑力有多麼大。
在大佬輩出的宋朝,有時候能否高中狀元,不僅僅是才華,還有時間和運氣。
有些科,競爭對手弱一些,獨佔鰲頭的難度就相對低一些。
而有些科,那真是要上天。
比如1057年,六年前張載中進士的一科,號稱千年科舉第一名榜。
主考官是歐陽修,中進士的有前面提過的蘇軾蘇洵、張載、二程之一的程顥、後來開疆拓土的王韶,還有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曾鞏,曾鞏一個人還不夠,他一家四兄弟,連同兩個妹夫同時中進士。
喪心病狂啊!
最誇張的是,這一科後來做到宰相的,有整整九位。
能得到千年第一的稱譽,確實當之無愧。
但狀元卻不是上面的名人。
其中省試時,蘇軾有機會力壓眾人,成為省元,但他卻因為一個很滑稽的原因錯過。
由於試卷是要經過糊名謄卷兩道手續的,主考官歐陽修在改考卷的時候,就把蘇軾的卷子,誤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所作,為了避嫌,將他改為了第二名。
蘇軾:???
有時候人倒黴起來,就是這樣,沒法說理去。
由此可見,中狀元還要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