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對於有些人來說,生活更不是!
抽著煙看著其他人忙活著,這事挺歡心的——不是因為別人幹活自己歇著而歡心,是好收成讓人歡心:
“今年的沙蠶行,這一次能造回去它個四百斤五百斤,能不能?”
“你膽子小了,我剛才繞著這邊看了看,今年沙蠶鬧的厲害,四百斤五百斤翻個倍不成問題。”
“呵,好傢伙,千八百斤?”
“能!”
王憶問道:“帶回去都要餷沙蠶醬嗎?”
大傢伙紛紛點頭:
“對,餷沙蠶醬,以前這東西要收起來去找人幫忙換糧食的。”
“賴子就年年換,他糧食不夠吃,爺倆都能吃。”
王祥賴眯著眼睛吐出口煙,說道:“嗯,年年換,跟我們爺倆沒關係,我有竹子之前家裡就得換。”
“那些年市場沒有開放,不準自由交易買賣,我就把餷好的沙蠶醬攢起來,搖櫓去內地,推上小車送我大姑家裡。”
“我大姑在市裡頭的西邊,那邊隔著海遠,有田地,種著水稻和玉米,然後他們那裡到了冬天就有人用糧食換南貨、換腥貨,我送沙蠶醬過去他們很歡迎,這叫兩頭樂。”
一個老漢說道:“賴子能吃苦受累,我記得你大姑家挺遠啊。”
王祥賴說道:“嗯,船靠了岸上再走一百二十公里。”
聽到這裡王憶愣住了:“你推著小車走一百二十公里?”
王祥賴點點頭。
王憶下意識咋舌:“行啊,賴叔,你確實能吃苦受累。”
王祥賴隨意的說道:“這有啥?這不苦不累,以前水花島的人往北方販賣腥貨,他們推著車能走到大西北去!”
王憶歎為觀止。
中國人民這個吃苦耐勞的勁,真的是隻要給同樣的平臺,其他人種壓根打不過咱們!
其他老漢對此倒是不覺得有多詫異。
到了冬天沒有帶魚汛的時候海上活挺少的,隊裡會給社員們放個年關假,讓社員們走親戚換糧食以過年。
所以腥貨換糧食、換肉換錢這是外島多年來留下的老傳統,有集市的時候大家結伴趕集、走街串戶做小買賣,後來這算投機倒把了,王家人老實聽話也好面子,不會違法違規。
於是他們就委託親戚幫忙對外接換。
國家不準投機倒把,但還允許老百姓以物易物,老百姓也不把這叫做交易,叫友好互換。
沙蠶醬和蝦醬、蟹醬這些東西耐吃,一碗能換兩碗大米,但天涯島的沙蠶醬最貴,一碗能換四碗大米。
因為王家人不管做蝦醬蟹醬還是沙蠶醬,都用新鮮貨,死魚爛蝦肯定不會往裡放。
他們的腥貨在親戚口中是有名氣的。
王祥賴便得意洋洋的給王憶介紹:“我給我大姑家送沙蠶醬很受歡迎,一碗醬換成四碗米,這樣有些人來晚了還換不上,他們都提前跟我大姑說一聲,等我去了就給我換糧食。”
“我家裡的沙蠶醬裡面一顆沙子都沒有,一定洗的乾乾淨淨才做,也從不往裡塞魚蝦這些東西充數,所以味道鮮亮!”
旁邊的王真鬱老漢說道:“水花島那就不行了,他們狡猾,做沙蠶醬的時候往裡亂加東西,沙蠶洗的不乾淨,淨坑人了,後來他們的親戚都不愛找他們換糧食了。”
沙蠶醬做起來簡單,可是有規矩,一定要把沙子淘洗乾淨,沙蠶醬最怕的就是牙磣。
王憶說道:“今年的沙蠶醬就不用這麼費勁了,你們做好了一起處理給我,我也給你們換糧食,一碗醬五碗米……”
“那不用,換給你的話,就是一碗醬兩碗米。”王真鬱搖搖頭。
社員們紛紛點頭:“就是,咱不用出門跑遠路了,肯定不能要你四碗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