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賣掉王璽賺到了幾萬塊錢還要高興!
為什麼?
吳風激動的聲音說出來答案:“可以讓我們吃上商品糧?讓我們拿上購糧本?”
“這可太好了!”
要問現在農民和漁民們最大心願是什麼?肯定是成為萬元戶。
那為什麼吳風和吳成軍得知自己可以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吃上商品糧會這麼高興?
因為農轉非這種機會對農民來說太遙遠了,甚至不能當做心願。
萬元戶身邊好歹能看到,農轉非其實在農民身邊是看不到的。
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然後吃上商品糧——這事對農民來說不是心願,是夢想或者坦誠點說就是一個夢。
這個夢一般人還做不了,只有那些還在上學且成績優秀的農家學子才能做這個夢。
像吳風和吳成軍是不敢做這樣夢的!
現在這年頭非農業戶口是一種身份,不用辛苦種地、每月都能領到一份糧票、肉票,還能擁有戶籍對應的工作和福利,對農民來說一旦農轉非,那真是一步登天了。
當然,國家每年都會給農村一些農轉非的指標,像是在部隊立功轉業回地方的軍人、地區勞動模範、立功的農村黨員,他們是農轉非的物件。
只不過他們也很難得到這個指標,因為很多城裡人會找關係去買走指標。
為什麼城裡人還要買這指標?
因為很多城裡人娶的是農村戶口的姑娘當媳婦,這樣媳婦沒有工作也沒有福利,沒有糧票和各種票證:現在跟二十一世紀不一樣,農民不可以投奔親屬將戶口從農村遷到城裡去。
現在沒有投親遷戶口一說,農村姑娘嫁給城裡小夥或者農村小夥入贅城裡家庭一樣保留農村戶口。
更讓城裡人遭不住的是,根據現在國家政策子女戶口隨母,也就是說母親是農村戶口,那生出來的孩子也只能是農村戶口。
而這已經是77年改制的結果,77年之前城裡人生孩子只要父母有一方是農村戶口,那孩子就是農村戶口……
住在城裡的農村戶口還比不上農村人呢,起碼農村還有地可以耕種、有海洋可以捕撈。
這種情況下,家裡有農村戶口家人的城裡人比農村人對農轉非指標更迫切。
吳風和吳成軍這對父子是什麼人?
他們家庭條件在外島公社裡頭都算是淤泥層的。
所以改革開放後他們沒有去出海捕撈作業,因為他們沒有船,也沒有人僱傭他們,爺倆只能去外地幹苦力。
這種背景下,他們就算有錢也買不到農轉非指標,沒有那個路子。
結果現在聽到治安局的首長說他們倆主動給國家上交了這個文物,國家要獎給他們農轉非指標。
這把他們激動壞了——
早知道國家有這好政策,還猶豫著賣錢幹啥?那肯定一早就上交給國家呀!
吳成軍更是激動地握住王憶的手說:“王老師,要不咱鄉親都說你最能嗎?你就是能啊,真是能掐會算!”
“你之前說我媳婦就靠這個王璽,我還以為它能變成個姑娘,原來是能讓我農轉非,只要我農轉非,那媳婦不是隨便挑嘛!”
吳風高興的合不攏嘴:“哈哈,這就叫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王老師啥政策都知道啊!”
其實王憶還真不知道現在有這種政策,新聞上沒說,只是說了獎勵一千五百元和一張獎狀。
或許現在和明年的政策也不一樣,畢竟再過兩個月國家就要頒佈《文物法》了,很有可能是國家想要立一批榜樣,所以現在給出的政策更好。
具體嘉獎政策,莊滿倉說的不算,他只能替代兩人收下這枚廣陵王璽送去文物局。
聽了這話王憶問道:“咱們縣裡還有文物局了呀?”
有了文物局,那他以後搗鼓文物古董可就得小心點了。
莊滿倉說:“剛成立的,成立沒幾天,王老師你不知道,這成立文物局還發生了一樁趣事呢。”
“縣委的工作人員多,有一位同志工作能力特別強,領導也很器重他,但是卻一直升不上去,辛辛苦苦幹了一輩子,馬上要退休了,才套了一個一級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