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艘船出海在一個叫相公灘的地方發現了一些石花菜,當時天色有點晚了,而撈石花菜要扎猛子潛水去撈,天色晚了有些危險——盛夏時節外島海里有鯊魚。
所以他們記下了地點回來說了說這事。
王向紅聽說後就給王憶安排了任務,讓他今天帶隊去撈石花菜回來煮海涼粉。
之所以給他安排這任務,是因為王向紅覺得王憶作為天涯島的領導接班人,他不光能搞經濟,還要能領著族人在海上混飯吃。
本來七月八月是撈海蜇、捕魷魚的好漁汛期,但這兩樣活專業性很強,這種捕魚作業方式叫搶漁汛。
王向紅怕直接上強度累著王憶,所以就想找點零散的海上活讓他去接手試試水,然後循序漸進,等到八月再讓他參與搶漁汛的工作。
這種情況下相公灘發現了石花菜自然成了一件零散活:撈石花菜簡單,潛水下去把石花菜拽出來塞進腰上的網兜即可。
王憶潛水本事不行,正好可以順便練練潛水:
按照王向紅的意思,漁家子弟還有不會潛水的?這跟獵人後代不會打槍有什麼區別?
王憶知道徐橫好水性,帶上這傢伙出海安全有保障,所以既然徐橫和孫徵南請假回生產隊休息,他必須得帶上一個去出海。
徐橫知道真相後生無可戀。
他看向孫徵南。
孫徵南思索了一下說:“時間上來得及,王老師說你們晌午頭就要回來嘛。”
王憶說道:“嗯,晌午頭就回來,來得及喝酒,走吧,快點搖櫓,咱們早點回島上一起去相公灘。”
王向紅是打心眼裡把王憶當寶貝來對待的,他讓王憶帶隊出去撈石花菜,結果把整個民兵隊都派給他了。
民兵隊都是強勞力,而且一個個的是老海狼,水性好,撈石花菜這種事讓他們出馬真是高射炮打蚊子了。
他們人多,乘坐一艘綠眉毛船搖櫓出海去往相公灘。
相公灘隔著天涯島不算遠,航程一個多小時,這地方隔著金蘭島比較近,大膽介紹說經常會在那裡碰上金蘭島的人。
天涯島跟金蘭島無冤無仇,但關係並不密切,很普通,雙方的社員相遇都是點頭之交。
金蘭島發展比較好,他們島嶼情況跟外島其他島嶼不一樣,這個島嶼本來條件很不好。
首先從海洋地理環境來說,他們跟天涯島隔著比較近,天涯島四周是窮海那他們周邊自然也是窮海,靠海洋想吃飽飯都不容易,更何況發家致富?
其次天涯島好歹有山林有幾口泉眼能養活人,金蘭島一馬平川的礁石島,上面沒有農田也沒有山林,早年間甚至連大泉眼都沒有,很難養活人。
而且這島嶼為什麼叫金蘭島?
它名字來源於‘義結金蘭’這個成語,以前這島環境太差勁沒人去,被一群落魄海盜佔據了,海盜們在島上義結金蘭,所以才讓島嶼有了名字。
後來島上的條件實在惡劣,連海盜都遭不住了,他們棄島而去,留下一座荒島。
可是地球是圓的,發生什麼事也可能。
民國時期民不聊生,有人逃難到了金蘭島,結果發現金蘭島上有大泉眼了,泉眼甚至形成一條小河流入海里。
這樣有了淡水就能活人,逐漸的逃難來此的人多了起來,成就瞭如今的金蘭島。
因為金蘭島上的住戶都是逃難來的,所以姓什麼的也有,他們的生產隊就叫百姓生產隊——百家姓的百姓。
大膽給王憶介紹,現在金蘭島上最多的姓氏是毛、陳、黃三姓氏:
毛海波、毛海超的毛氏,黃輝所在的黃氏,另一個就是王憶在22年認識的波叔陳進波的陳氏。
金蘭島上這些人是當年逃難人員的後人,正所謂風水輪流轉,他們祖上在民國時期逃難,可是現在卻有祖上的親戚在其他地方發達了。
他們島上人員雜亂,親戚在外地開枝散葉,這樣當有人家的親戚發達後便能帶他們生產隊不少人一起發展。
就拿黃氏來說,黃家有親戚在佛海縣一家水產廠當了廠長,然後這家水產廠就跟金蘭島的百姓生產隊結了對子。
百姓生產隊成了人家工廠的幫扶物件,魚獲不愁賣而且能賣高價,一下子全隊受益了。
這事讓天涯島的社員們挺眼紅的,可是人家的發跡一不違法二不違規,他們只能眼熱卻說不出閒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