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國皇帝一開始明旨天下,宣佈安南所有人都為叛逆要鎮壓,來勢洶洶猶如雷霆壓境,這讓安南幾方互相正在廝殺的勢力都在第一時間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被迫放下了各自的成見而聯合了起來。
結果,讓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明國皇帝竟然來了一手,雷聲大,雨點小的操作。到了安南邊界,在安南各方勢力嚴陣以待時,卻停步不前,就縮在邊界地帶休整。而且看樣子,壓根就沒有會馬上攻打安南的架勢了。
如果說,明國皇帝真要不打了,那也好。大家各回各家,回頭互相再打,那就再說。
但是,關鍵的是,你真要撤了的話,信不信明國皇帝就突然開始了攻擊!安南這邊,就只憑一家之力,根本就不可能是明國皇帝的對手。
如今的這個局勢,要多難受,就有多難受!
當然,這個難受是指安南這邊的勢力而言。至於崇禎皇帝,他該幹嘛就幹嘛,留在雲南境內,特別是這沙定洲造反的臨安府,監督地方官員改造地方,也是好事一樁。
…………
這一日,在例行的軍議中,安南各方聽取細作回報,明國皇帝那邊還是和以往一樣,最終鄭梉嘆了口氣說道:“看來明國皇帝老奸巨猾,是打定主意要耗下去的。如今之計,就只有我們主動打過去了!只希望能早日結束這戰事!”
軍隊一直集結,軍需物資的消耗也是不少的。更別說,其他勢力要從自己那邊運來,路上的消耗都要多不少,也同樣耗不起的。
在國力相差大的情況下,弱者所遭遇的困難,就是這麼大!
莫敬宇聽了,當即附和著點點頭道:“不能再拖下去了,打吧!”
他的意見,鄭梉壓根就沒多重視,而是轉頭盯著阮福瀕,他的意見才是最重要的。
阮福瀕點了點頭,意思是同意了,不過緊接著,他卻嘆了口氣道:“如今我們主動進攻,明國皇帝避而不打,甚至誘敵深入,把我們引入雲南腹地,拖長我們的糧道,那又該如何?”
“……”他這話一說完,頓時,大堂內一下鴉雀無聲,變得非常地安靜。
如果真按照阮福瀕所說得這樣,他們這一邊必輸啊!
就算兩軍不交戰,光是這麼耗下去,安南這邊的糧草物資有限,也必然是耗不起的!
原本這一招,是他們準備用來對付明國皇帝的,結果明國皇帝壓根就不做什麼事情,一下就破解了,反而讓他們品嚐這一招。
唉……鄭梉的心中,長長的嘆了口氣,對於阮福瀕所說得這種可能性,他覺得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如此一來,大軍主動出擊,尋求一戰都未必能如願!
不能這樣,絕對不能這樣!
鄭梉心中下定決心,便開口說道:“本王決定,我們必須得主動出擊,且要逼得明國皇帝和我們決戰才行!”
聽到這話,阮福瀕不由得看著他追問道:“如何逼著明國皇帝決戰?”
世事真是難料,如今他們在討論的,反而是要逼明國皇帝決戰了。
只聽鄭梉沉聲說道:“明國皇帝身為天朝上國之皇帝,必然會看重其臉面。這一點,本王很清楚。因此,我等當針對這一點下手,逼明國皇帝不會避而不戰!”
安南這邊,名義上這個黎朝才是正統,而他清都王,就是黎朝的實際掌控者。身為上位者,自然是要注重臉面,否則威信何在,威望何在?
因此,他才會說,他是很清楚的,因為深有體會。
阮福瀕聽了,不由得眼睛一亮,腦海中立刻有了想法,當即說道:“對,我們可以事先放出風聲造勢,不管是我們安南,還是明國那邊,都要讓人知道,如果明國皇帝避而不戰,那就是畏懼我們,這種人就不配當皇帝。這樣一來,還能鼓舞我們計程車氣,滅明軍的威風!可謂一舉二得。”
自己剛說出個頭,他就立刻打蛇隨棍上,有了具體的想法出來,鄭梉在心中,是非常地欣賞。可也正是如此,他心中也有了對阮福瀕的殺意:此子確實厲害,戰後決不可留!
不過表面上,他卻是笑著點頭,並針對這一點,開始商議起具體的情況。最後的結論,就是大軍主動出擊,迎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