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誰不會生病?
不管是誰生病,都肯定想著找最好的醫師看病。相對大明來說,他們漠北三族的人要是生病了,那就真得是看長生天收不收了。族長大汗們,還有巫醫可用,但普通牧民,那是真沒有,只能是熬,看是把自己熬死了呢,還是把病熬好了!
如果歸降了大明,到京師來居住,不但能享受這裡的榮華富貴,就連生病都會有保證,不會出現生一次病,就是過一次鬼門關的情況,多好!
說真的,明白了這個事情之後,甚至包括巴布在內,他們都有點動心了,連回去準備稟告的說詞,都有了變化。
當他們知道,這個設立大明國立綜合醫院的事情,是因為大明皇帝微服私訪,剛好撞見了一家子窮人看不起病,所以才有了這個舉動。
如此一來,崇禎皇帝的為人,也進一步被這漠北三族的人所瞭解。
不管是誰,面對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同時對人又很好的,那是怎麼都不想和這樣的人為敵的。從古至今,想著和真正好人為敵,為難好人的人,終歸是少的。
或者這也就是崇禎皇帝所教導他子民的,多行善事,方為持身之道。他一心為民的舉措,也同樣影響了漠北三族,這就是多做好事所帶來的額外好處了!
最終,巴布等漠北三族再怎麼不願意走,也終歸還是走了。臨行之際,那可真是一步三回頭。要離開這麼繁華的地方,又回那鳥不拉屎,外加苦寒的地方,實非所願也!
在他們走得時候,大明國立綜合醫院已經選好地址,就離貧民區不遠,佔地很大,轟轟烈烈地開工了。
如今朝廷有錢,這效率就是不一樣。崇禎皇帝一道旨意下去,利國利民之舉,還能賺聲望,對自己也有好處,誰不盡心盡力?
甚至有些南方人在朝為官的,眼紅京師有這樣的好事,就也上奏說,要在南邊也設立一所大明國立綜合醫院為好。
對此,崇禎皇帝欣然同意,命應天府那邊也籌辦一所,就和京師這個一樣。甚至在旨意中還給出了一個十年,五十年計劃說明。
十年計劃,是指在等兩京的大明國立綜合醫院開辦一段時間,總結經驗後,將在十年時間內,在各省都設立一所這種公立醫院。
而五十年的計劃,則是在國庫財力的充盈情況下,儘量讓各國立綜合醫院培養出更多的醫師。然後以這些醫師為依託,爭取在各府,各縣都設立一所大明國立綜合醫院。
這或者也是第一次提出了一個十年計劃,五十年計劃,大明百姓對此都很新奇,並對此議論紛紛。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感覺這個國立綜合醫院要在全國各府各縣都設立,感覺非常地不可思議。
但有了這樣一個計劃,不就有了念想!因此,事關所有人的切身利益,上至官珅,下至平頭百姓,全都很期待,並給予最大的讚揚和精神上的支援。
崇禎皇帝其實一直在盯著這個輿論,甚至之所以會有這麼快的輿論反應,也有他悄然派出去的廠衛在引導的原因。
看到輿論引導的效果非常好之後,崇禎皇帝便又下了一道旨意,設立大明國立醫學監,是為國子監下屬機構。
這個醫學監,以收一年以上的醫師學徒為主。並且這些醫師學徒暫時是由御醫以及經過御醫考核透過,能在國立綜合醫院坐診醫師的推薦,才有資格入醫學監就讀。
凡醫學監的學生,學費全免,並每個月都有補貼,以解決醫師學徒的後顧之憂。另外,從醫學監畢業後,就會安排進入國立綜合醫院實習和坐診。
這個事情,任何人一看,就知道皇上是為那個十年,五十年計劃而特意做的。事關所有人的未來看病實力,因此紛紛支援,哪怕那些儒生也沒人敢反對。
於是,就這麼的,國子監中就插入了一個醫學專科。
有這樣的結果,崇禎皇帝很滿意。
飯要一口口吃,醫學監有了,那麼其他各方面的學監也會有。
不過類似這種醫學監一樣的,其實是後世的大學之類,是屬於高等培養的院校。等以後朝廷收入更多,條件更成熟以後,就再往中小學方面去延伸。也只有這種自上而下的擴學方式,朝廷所受到的壓力才會最小,投入也能很快得到回報,有利於進一步推動類似方面的進步。
崇禎皇帝做完這些事情的初步框架後,便鬆了口氣,開始把心思轉向朝鮮戰場了。
妙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