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就讓多爾袞在著急,豪格卻一反常態,不發一言,老神在在,好像泥菩薩一般。
“如今秋收在即,可明國皇帝卻突然出現,其目的很明確,要攻打海州,搞不好會再攻打鞍山驛,進逼遼陽。”多爾袞一臉憂愁地說道,“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進攻,那明國皇帝很可能打得主意,是想用我大清糧田中的糧食,成為明軍的後續補給。不行,絕對不能讓明國皇帝得逞的!”
還有一個理由,他沒有提,就是他絕對不能允許多鐸丟掉了手中的兵權,那樣就他變得勢單力孤了。
說到這裡,他便立刻盯向豪格,嚴肅地說道:“如今我大清,就只有你未曾敗在明國皇帝之手,海州之重要,不用本王說了,你即刻領本部人馬前去救援。本王會領豫親王聽從你的指揮,務必守住海州,如果不信,就退而守鞍山驛堡。一定要守到大清這邊把糧田都收了。之後明國皇帝不退,我軍堅壁清野,就能和明國皇帝決一死戰!”
豪格第一次被多爾袞給捧了,說句實話,他是有點意外,也是有點享受的。但是,他又不傻,當即說道:“要說救援海州,應該是遼陽最近啊!你之前不是讓遼陽那邊注意著海州的麼?這不正好,讓遼陽出兵不就好了!”
“遼陽當然是要出兵的。”多爾袞聽了,立刻回答道:“如今的戰事,絕不能有失。打贏明國皇帝,本王就不想了,剛才已經說過,至少要堅持到秋收結束,你和遼陽兩邊,全都一起出兵,至少在兵力上就能佔優,拖住明軍!”
“這加起來有六七萬大軍吧?”豪格聽到多爾袞如此重視,不由得有點意外,隨後雙手一攤道:“可那來那麼多糧草?”
多爾袞聽了,立刻一揮手說道:“把盛京儲備的糧草全都撥給你帶走,遼陽那邊,也都把糧草物資用了就是,只要海州那邊能堅持下去,那麼秋收之後,糧食就能立刻補充上來,不用擔心過冬的。”
說到這裡,他頓了頓又道:“而一旦入冬,明軍糧食轉運更為不變,膽敢不退,本王就攜大清剩餘軍隊,並秋收所得糧食,一併前往海州,和明國皇帝決一死戰。本王就怕,還沒到那個時候,明國皇帝就已經退兵了!”
展望了下未來,多爾袞又回到現實,再次強調道:“如今的情況,就是你們務必在海州穩住戰局,不求贏,只求穩,知道麼?如果不能做到這些,我大清危矣!”
他已經說得非常明白了,豪格知道,大清要是完蛋,那他也得完蛋,既然已經得到了盛京的儲備糧,他也滿足了,便答應了下來。
誰知他還在準備,還沒出發,第二天急遞發來的海州戰報就說,多鐸已經丟了步軍,騎軍逃回海州待援。這一下,多爾袞就更急了,立刻催著豪格當天就出發了。
隨後,多爾袞想了想,立刻發動所有的人力,開始搶收糧食,至少從鞍山驛堡到遼陽一帶的糧食,已經顧不得還沒熟,先搶收了再說。至於盛京附近及以北的其他糧田,特別是遼河平原那邊最大的糧田,他還是想再等等,成熟與否收割,產量是相差很大的。
忙完了這些部署,多爾袞心中還是沒底,感覺壓力非常大。
對於大清來說,局勢是越來越艱難了。不要看他對豪格說得好聽,其實,他心中卻是明白,以明國皇帝的精明,絕對不會把戰事拖到糧草耗盡的。這個時候,他突然領軍出現在遼東,肯定是有什麼把握才會這麼幹的。
可是,要說明國皇帝憑五萬左右的人馬,就能打下整個遼東,他是不信的。軍隊進攻,打下的城池怎麼辦,糧道變成影響軍隊後勤怎麼辦?軍卒久戰疲憊怎麼辦?
難道,明國皇帝這次過來,只是為了打下海州?如果重兵守住海州的話,建立一條從蓋州到海州的補給線,倒是可行。等把海州經營久了,再從海州開始攻打遼陽,就容易多了!
如果明國皇帝這這麼穩紮穩打,那大清想要扭轉戰局,就真得很難了!畢竟大清和明國的國力擺在這裡,不是一個等級的啊!
多爾袞想著這些,不由得又是嘆口氣。
大清局勢,真是太難了!
政務也不處理了,多爾袞就坐在原本皇太極坐得位置上,想著各種愁心的事情。
想著想著,他忽然眼前一亮,猛地一拍桌子,不過嚇了崇政殿內服侍的宮女內侍一跳,紛紛跪了下去請罪。
但是,多爾袞沒理他們,快步出了殿門,仰頭看天,發現這天好像也格外地藍了一些。
“哈哈哈……”他仰天長笑,心情一下開朗了起來。
他的這個異常,很快被報到布木布泰那裡,反正稟告的意思,是說攝政王有點不正常,好像壓力太大,有點那啥!
布木布泰一聽,頓時就驚到了。這多爾袞可不能有事,要不然,這大清估計都撐不到她兒子成年親政的那一天。
於是,她立刻匆匆趕去看多爾袞,準備用她女人的柔情來開導下多爾袞的壓力。
誰知等她匆匆趕過去時,卻見多爾袞在崇政殿內好好地處理政務,神情有點特別倒是真的,沒有之前的沉重,非常地輕鬆。
看到布木布泰駕臨,多爾袞便興奮地對她說道:“太后來得正好,微臣把這些政事都處理了之後,就要離開盛京一趟……”
布木布泰一聽便急了,連忙問情況,表示盛京離不開攝政王坐鎮。
對此,多爾袞毫不在意,只是笑著說道:“大清以前的時候,一直都是被動挨打。微臣剛才想明白了,大清要想解這個困局,就一定要解決造成如今這個局勢的根源!”
一聽這話,布木布泰有點好奇,便連忙問道:“什麼根源?”
“明國皇帝!”多爾袞胸有成竹地說道,“我大清以前對明國,一直是屢戰屢勝,一直壓著明國打。可是,明國皇帝突然變得英明神武起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大清就被動挨打了。可如今,明國皇帝領著五萬人馬,就在海州城外。如果能把明國皇帝留在遼東,那一切的關鍵,都將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