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鐸的臭脾氣,皇太極當然是知道的,也沒理他,而是轉頭看向伏在地上的英俄爾岱道:“你確認濟爾哈朗和阿濟格,都已經殉國了麼?”
“奴才沒有見到。”英俄爾岱一聽,連忙回答道,“按照當時情況,奴才以為兩位殿下是難以逃脫明軍的追殺。”
皇太極聽了,不由得又覺得腦袋特別的疼。
上一次的塔山之敗,已經損失了一萬多大清軍卒;如今這歸化城之戰,又損失了一萬多大清軍卒,甚至連郡王和親王都沒有幸免,這樣的敗仗,對於大清的軍心、民心,都是非常重大的打擊;這種敗仗,就算是想隱瞞,也是不可能的。
大清連續幾個大敗仗,必定導致大清的威望大降,那些盟軍會怎麼想?皇太極用腳趾頭想想都知道,他們以後肯定不會再對大清言聽計從,對自己的旨意,也會有所顧慮。
而在國內,那些漢奴逃亡的,也必然會更多。就算沒有逃亡的,也肯定UI蠢蠢欲動,絕不會再乖乖地聽從大清的安排。
皇太極心中其實很明白,這些難題,只要能打一個大勝仗,那麼所有問題,都不是問題。
可問題的關鍵是,大清怎麼打一個大勝仗呢?
遼東這個地形,大部分和明國都是大海相隔,這一點,大清是無能為力的。而在陸路上,又有山海關天險攔著,前面還有錦州、寧遠這些堅城,大清嘗試過好多次,都是失敗而回。
要想攻打明國,打一個大勝仗的,就只有一條路,那就是繞道蒙古草原,從明國漫長的邊關,擇其薄弱破關而進。
然而,就算這唯一的一條途徑,如今也是不可能了。
不說明國東江軍就擺在那裡,如果大清主力要繞道蒙古草原出兵明國的話,東江軍就肯定會侵襲遼東腹地。以東江軍的精銳,兵力不留夠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更不用說,如今大清內部的奸細沒有查出來,如果把繞道蒙古的訊息透露給了明國知道,回頭一個不小心,就鑽進了明國皇帝佈置好的埋伏中,不要說劫掠了,對大清完全可能是滅頂之災的。
這個時候,皇太極忽然格外地想念範永爭那些晉商!對比如今,想起當初,沒想到竟然是那麼地懷念!
歸化城之戰,到底怎麼處理為好,皇太極沒有一個頭緒,便下旨在場的人,全都封口,沒得他允許之前,不得向外透露。
等這些人退去之後,他便開始頭疼起這個問題。
歸化城之戰,肯定是要宣佈的,但是怎麼宣佈,能讓這事影響最低,他卻是要好好想一想的。
夜幕降臨,皇太極都還縮在崇政殿內,誰也不見,就連後宮聽聞皇上吐血的那些妃子趕來,特別是他最寵愛的海蘭珠也過來探視,都被他拒絕了:“諸位愛妃放心,朕的身體沒事,卿等且散去,朕只是想靜靜而已,對,真得只是想靜靜,沒有別的事,散了吧!”
他是這麼說了,可那些後宮妃子全都不信。實在是皇太極這行為,太過反常了!如今,都已經到了連海蘭珠都不見的地步。
還有,之前的時候,他已經吐血過幾次了,今日竟然又吐血,肯定是朝政上遇到了非常困難棘手而且是氣人的事情。不管是對於大清國運的擔心,還是對皇太極本人身體的擔心,都讓他的妃子等在外面,並沒有散去。
崇政殿內,皇太極考慮良久,還是沒有想到對付明國的辦法。終於,他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看來,只能是宣揚對朝鮮的大勝了,唉,如今也只有欺負欺負朝鮮了!”
這麼想著,他彷彿老了好多,終於出了崇政殿。
海蘭珠一見,立刻迎上去擔心地問身體。
“呵呵,朕沒事,好得很!”皇太極把憂慮隱藏在心中,對海蘭珠和藹悅色,對其他人,只是淡淡地點了下頭,就擁著海蘭珠走了。
這個情況,讓皇太極的皇后還有其他妃子見了,都是目露嫉妒之色。不過他們互相看看,卻又把這個隱藏在心中,各自散去了。
讓皇太極沒有想到的是,他還沒來得及宣佈歸化城的戰況,盛京街頭就響起了喧譁聲,其吵鬧的聲音,甚至都傳到了皇宮這邊,讓本身就有點煩躁的皇太極很是惱怒,便立刻追問什麼事情。
其實,他雖然沒有宣佈歸化城的敗仗,可終歸是有些人已經知道。雖然他們不敢違背皇太極的旨意,但回去之後,他們神情變化,自然會引起親近之人的注意,問話之下,就往往是這樣的結果。
“你別告訴任何人,皇上下了旨意不得外傳的,歸化城那邊,大清軍隊全軍覆沒,就連濟爾哈朗和阿濟格都戰沒了。”
“啊,竟然出了這麼大的事情,放心,我絕不會告訴其他人的。”
這樣的對話,迴圈幾次,說得人都是再三叮囑,聽得人都是再三保證,可知道的人卻是越來越多。而且這個人數,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
雖然才過去幾天時間,可盛京城內已經有一些人知道了。然後,這些上街的時候,不小心活見鬼了,便當即喧譁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