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託明白皇太極為什麼會這樣問,他連忙回答道:“陛下,末將所見,明軍都是從平壤城運人出海,還都是些老弱為主,並無見到任何援軍!”
邊上同樣穿著盔甲,顯得相貌堂堂,威風凜凜的范文程,聽到這話之後,不由得插嘴提醒道:“會不會是明軍躲在船艙裡增援,甲板上的老弱只是一個幌子?”
聽到這話,皇太極正想點頭,但是,嶽託卻是不高興了,轉頭看向范文程,冷聲喝道:“明軍水師戰船,都是從平壤離開的,並沒有一船從海上回平壤。而且如今已經截斷大同江,明軍水師戰船再想回平壤,那也是做夢,知道了麼?”
范文程一聽,連忙低頭,不敢吭聲了。
這一次,他是有點失策了。當他看到平壤城頭守軍的鎮靜之後,說實話,他是贊同皇太極的猜測,覺得平壤城肯定是來了援軍,要不然,只憑那麼一點兵馬,就算明軍是精銳,可朝鮮人是什麼德行,會有不怕的麼?
在他看來,肯定是城內有足夠的守軍,因此,才連朝鮮人都不怕。為了附和皇太極的說法,一個不小心,暴露了自己對於水師缺乏瞭解。
而皇太極聽得也有點意外,當即又詳細問了下明國水師的情況,以及大清這邊的應對之後,他覺得還不保險,便又把他帶來的火炮都運去大同江狹窄之地,務必做到,不讓明國水師透過。要是有可能,最好再做到鐵索攔江,這就萬無一失了。
不過這些事情,做起來還要時間,但皇太極並不缺時間,旨意下去,就讓下面的人去做了。
而後,皇太極轉頭看著平壤城頭,盯著那面迎風飄揚的“盧”字大旗,他不得不承認,平壤城會這樣,肯定是和主帥有很大的關係。
這個盧象升,是個有能耐的人,不是以前遇到過的那些明軍統帥能比,此人,必除!
這麼想著,他就派了人,舉著白旗,靠近城牆,大聲向城頭上喊道:“今我大清,十萬大軍圍城,區區平壤指日可破,皇上心慈,令爾等開門投降,可免死。否則城破之日必屠城!”
“建虜小崽子,有本事就來攻城啊,我大軍二十萬,就在城裡等著你們來攻。俺們的大刀,早就飢渴難耐了!”李來亨剛好守著這一片城頭,當即帶著嘲笑回應道。
要說吹牛,誰不會啊!
頑冥不靈!舉著白旗的建虜心中得到結論,無奈回報了皇太極。
皇太極聽了,不由得眉頭一皺。他當然不會相信李來亨的吹牛。不過從李來亨的話中,他也明銳地發現,明軍計程車氣很高。如若不然,說不出這樣的話來。
看來,那個盧象升還真是統兵有方,是個人才!如果能為大清所用的話,那就太好了!
就明末來說,皇太極確實也算是那種求賢若渴的君主,有名的三順王,就都是他封的。後來的事實證明,三順王也對滿清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此,皇太極起了這個心思,便轉頭對范文程說道:“範卿該是最懂漢人的,不如卿替本官前去招降這個盧象升,只要他肯降,朕可封他為大清異姓王,絕不食言!”
聽到這話,范文程不由得心中異常苦澀。心中想著,皇上,奴才這麼忠心耿耿,同樣能文能武,你怎麼就沒想著,封奴才一個異姓王啊?
之前的孔有德、耿仲明,還有那死鬼尚可喜,都被你封王了,如今,又想著封城裡的盧象升為異姓王,你……你怎麼就不考慮考慮我這個忠心耿耿的奴才呢?
當然了,就是借范文程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把心裡話給皇太極說出來。此時,皇太極已經說話,他便只能接受,當即答應一聲之後,舉著白旗便往平壤城而去。
聽說盧象升力大無窮,還是神射手,范文程不敢靠得太近,大著嗓門往城頭上大喊道:“請盧總督說話!”
人的相貌,還是相當重要的。這個范文程,生得儀表堂堂,就有很大的優勢。
盧象升人就在城頭上,聽到他這說話,便開口回道:“本官就是!”
范文程聞聲抬頭看去,一眼就找到了盧象升,哪怕盧象升沒有穿大紅緋袍,而是身穿盔甲,也一眼就認出來了。
於是,他便開口說道:“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我大清皇帝英明神武,乃不世出的君主,而明國皇帝昏庸無能……”
聽到這話,基本就猜出來城下之人過來的目的,盧象升便厲喝一聲道:“住嘴,你等蠻夷,何以區分明君,有何資格點評我大明皇帝……”
范文程一聽,把胸一挺,當即自豪地說道:“盧大人錯矣,我乃范文正公十七世孫,自幼熟讀史書,如何會分不清是非好壞……”
聽到這話,盧象升不由得愣了下。底下這個金錢鼠尾,竟然是青史留名的范文正公十七世孫?要是真的話,這……這要是范文正公在天之靈知道他有這麼一個不肖子孫的話,棺材板會不會壓不住了?
“虧你有臉說,原來是個數典忘祖之輩!和你這等人說話,對本官就是一種侮辱!”盧象升當即大聲喝道,“拿本官弓箭來!”
一聽這話,范文程頓時嚇了一跳,盧象升這是要射他了啊!
於是,他不敢再勸,連忙調轉馬頭,落荒而逃,逃回建虜本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