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步軍的拖累,被建虜騎軍騷擾,明軍很可能最終要面對的,就是和建虜主力的大會戰。而此時,崇禎皇帝這邊,一共也就五萬所有的兵力而已,又如何能和建虜主力決戰!
正是基於這個想法,崇禎皇帝才沒有腦子一熱,領軍去攻打遼東腹地。只是派出了驃騎營,利用騎軍的速度,去削弱建虜的實力,宣傳明軍的威武,打擊建虜計程車氣,解救遼東的大明百姓,給其他地方的大明百姓以希望。
如此種種,作用比起直接出兵遼東腹地,並不遜色,且更為可靠。
塔山建虜統領多爾袞,被驃騎營帶到了離朝鮮那邊最近的析木城,丟在城門外,放了回去。
明軍的動靜,讓建虜各城,全都派出了信使,十萬火急地向盛京報信,向朝鮮那邊報信。
遼東這邊,有關明軍的傳言,越傳越離譜,也越傳越廣,就彷彿一夜之間,建虜和明軍的實力,還有囂張程度,全都調換了一下。
而在此之前的早幾天,鴨綠江邊的鎮江堡,皇太極領著大軍所在,接到了嶽託派人傳回的訊息。
“好啊,那盧象升也不過如此,果然上鉤了!”皇太極聽得大喜,忍不住帶著一點興奮點評道。
底下的范文程一聽,臉上露出一絲媚笑,回應皇太極道:“這都是陛下英明,佈下這麼大一個局,那盧象升又如何能看得透?”
皇太極聽得又是哈哈一笑,而後立刻開始調兵遣將,先行派出騎軍,立刻馳援平壤。然後他親自領著剩下的大軍,也往朝鮮出發。這一戰,不但要滅了朝鮮,同時,也要滅了東江軍,解決大清的側面隱患。
不過大軍要過鴨綠江,那可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事情。皇太極所領的主力有四萬多,光是過河,就花了一天多時間。
當皇太極站在鴨綠江的東面,站在朝鮮的土地上,正在欣賞大清軍隊漫山遍野地都是時,嶽託的信使又到了。
“陛下,該不會是嶽託貝勒自己就解決平壤之敵了吧?”范文程看著信使疾馳而來,便向皇太極恭維道。
他是參與整個作戰方案決策的,因此,他知道嶽託所部,雖然才一萬餘人,但都是皇太極給出的精銳。光是白甲兵,那都有一千多人,這個比例可不低了。
一直以來,白甲兵就是大清軍隊的王牌,只要用出來,無往不利,什麼明軍軍陣,都經不住白甲兵的衝擊。
此時,如果平壤那邊沒有發生意外的事情,嶽託就不可能只過了一天,就再派信使過來的。而以嶽託所部的實力,以及他所面對的朝鮮軍隊以及明軍實力來說,有非常大的機率,是嶽託獨自就解決了明軍。
范文程自認為自己考慮得比較全面,得到這個結論,也是有根有據的。從目前收到的訊息看,那個盧象升也是一個有能耐的人,估計能看出來,如果平壤這邊的戰事拖久了的話,對朝鮮戰局非常不利,因此很可能會出城作戰,而這,就給了嶽託擊敗明軍的機會。
想著這些,范文程就越發地肯定,自己應該是猜得八九不離十了!
皇太極其實和范文程想得差不多,因此,用點頭來回應他的這個話。不過他才剛點頭,那信使就離得近了一些,站在小山頭上面的他們,已經能看清信使的情況了,頓時,他們的臉上,一下就沒了笑容。
信使來報信,是吉是兇,從他們的表情,就大概能看出來的。
信使到了近前,急停後由黃馬褂上前核實了下,便引到了御前。
“稟陛下,平壤戰事不利。”信使打千跪下稟告道,“我軍大營,差點被明軍攻破。”
聽到這話,皇太極和范文程等人,都是大吃一驚,有點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嶽託所部的大營,竟然差點被明軍攻破?
這實在有點超乎他們的想象了!
於是,皇太極急急地拆開嶽託送來的奏章,快速地看了起來。
在這個奏章中,嶽託把戰事經過說了一遍,最後給皇太極稟告,說大軍損失極其慘重,如果再堅守下去的話,萬一被明軍擊潰,就沒法再牽制平壤之敵。因此,他已領兵退了二十里,只是派出騎軍監視騷擾平壤之敵,不讓明軍和朝鮮人逃走。
“這個嶽託,真是丟光了大清臉面!”皇太極看完,忍不住怒聲喝道,同時把奏章丟到了地上,顯得非常生氣。
明軍才七千多人,而嶽託所部有一萬多人,光是人數上,就已經佔據了優勢。大清什麼時候不是以少勝多,打得明軍沒有還手之力的,可是,這一次,竟然還在大清軍隊數量佔優的情況下,要不是明軍被朝鮮人拖累,都差點要被明軍打敗了。
這樣的結果,皇太極實在有點難以接受。什麼時候,明軍那麼能打了?嶽託這個草包,不知道他打了那麼一仗,會讓大清軍隊的軍心受到影響麼?
他這邊正在生氣著,范文程已經撿起地上的奏章,速度飛快地看了一遍。他是不敢去罵嶽託的,想了一下之後,便向皇太極奏道:“陛下,這個盧象升果然是個有本事的人,他大概識破了我軍意圖,因此想一戰擊潰城外大軍,取得戰略優勢。這一仗,盧象升是破釜沉舟一戰,把東江軍全都壓上了。”
看到皇太極還是非常生氣的樣子,范文程便繼續分析道:“陛下請看,嶽託貝勒有稟告,明軍為了這一仗,怕是花費了巨大的心思。他們的兵器都做出了改進,不但長槍要比我軍將士所用長一些,而且還出現了新式火器,竟然不是用火繩來點燃的。這種種新的舉措,嶽託所部措不及防之下,吃虧就再所難免了。而且還有盧象升這個保定總督都親自上陣廝殺之下,明軍士氣必然大漲,肯定是死戰不退。”
說到這裡時,范文程看到皇太極露出深思的神情,似乎緩解了一點憤怒,他就最後補充道:“而且朝鮮軍隊也不是一無是處。他們一開始在明軍兩翼,用火器打擊我大清軍隊的側翼,給了明軍極大的幫助。也虧了嶽託貝勒戰事經驗豐富,立刻調遣白甲兵攻擊朝鮮兵,才一舉扭轉了戰局。”
聽到這些話,皇太極看著大軍繼續在過江,沉默了一會之後,臉上露出了決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