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就在這時,就聽到“噗噗噗”的聲音響起,一把把鉤鐮槍的槍頭,閃著寒光扎穿了門,剛好有扎到跑門口的親衛身上,隨後鉤鐮槍紛紛用力回拉,那親衛連同門窗之類,全部被拉倒。房子裡,光線頓時大亮。
這個意外情況的發生,讓瘋狂中的尚可喜也停頓了下,忽然,他又瘋了起來,反手把刀架脖子上,用力一拉,一股鮮血噴出。
“王爺……”班志富看到,卻來不及阻止,不由得驚呼道。
這一幕,同樣也讓外面指揮的林慶業看到,不由得愣住了,他沒想到,尚可喜竟然自殺了!
他其實是不在意尚可喜的死活,但關鍵是大明保定總督要求朝鮮這邊把他活抓了押送皮島的。這一下好了,完不成這個事情了。
這種情況下,林慶業回過神來,便親自提著劍撲了過去,不過不是去搶救尚可喜,那腦袋都差不多整個要掉下來了,神仙都沒辦法救他。
林慶業的目標,是尚可喜的這名親信手下班志富,活捉他,多少總能有點交代。
而班志富此時只是張大了眼睛看著尚可喜軟倒在地的身子,偶爾還在那顫動下,他整個人,都懵了的。
因此,他就沒多少防備,便被林慶業帶著人把他撲倒在地,順利活捉了。
費勁不少人力和精力,最終朝鮮這邊抓住了班志富和一名尚可喜的親衛,其他人,包括尚可喜在內,不是被打死,就是自殺了。
不過,隨後,有傳言在漢城慢慢地傳開了。都說尚可喜作惡多端,家破人亡的大仇都不顧而投降仇人,死之前,閻羅王派他死去的親人來向他索命的。忘恩負義,數典忘祖,如今估計在十八層地獄受苦受難,被閻王爺懲罰了。
這個傳言,都說得有鼻子有眼,且相關的一些訊息,越傳越神。不但在朝鮮這邊傳,到後來,隨著朝鮮把班志富和許爾顯等人以及尚可喜的首級送去皮島之後,也在皮島這邊傳開了。最後,甚至連盧象升這邊都有聽到了。
對此,盧象升是正經進士出身,又是沙場悍將,他是儒家子弟,並不信佛家學說。因此,他是不信的。但是,這個流言的出現,對於大明這邊卻是有很大好處的。
他在仔細打聽了流言的起源之後,便做出了一個決定。
尚可喜的首級以及許爾顯被送往京師,而班志富和當天的那個活下來的親衛,被明國水師在金州地面丟下,放回建虜那邊去了。
對於這些事情,崇禎皇帝都透過在盧象升身上的竊聽種子,基本上都事先已經瞭解,並不用等到信使到達京師。
盧象升抓獲了正白旗固山額真英俄爾岱,這個對崇禎皇帝來說,就真是意外之喜。有圖爾格的榜樣在,至少這個英俄爾岱的利用價值就不會低。這個,對於以後光復遼東,絕對會有很大的幫助。
另外,朝鮮反正,建虜就等於少了一處吸血的地方。就算他不甘心,那肯定也要花費很大力氣去做事。要是皇太極再派兵去重新徵服朝鮮的話,由盧象升在那邊牽制,兵去少了怕是沒用。兵力要是去多了的話,搞不好又是御駕親征的機會了!
對此,崇禎皇帝甚至都有點期待,不知道那皇太極會怎麼應對?
至於尚可喜這種漢奸的死,倒也算是死得有價值了。盧象升的做法,讓他很欣賞。尚可喜死前的傳言,就應該在遼東多傳播傳播,讓其他漢奸也都聽聽,哪怕他們那顆漢奸之心再強大,可這流言對於國人來說,相信威力也是不小的。
崇禎皇帝想到這裡,就是覺得有點可惜,朝鮮那邊沒有託可以用。要不然的話,再讓託去煽風點火,效果就會更好了。不但可以煽動那些還有一點良心的漢人反抗建虜的統治,還可以再宣傳朝鮮如何不把建虜放在眼裡。朝鮮的這個事情,是建虜多大的恥辱等等,如此一來,就能逼迫皇太極去決策朝鮮事宜。
不過這些事情,要能如願發展就最好。就算不行,如今對遼東建虜已經形成戰略優勢,崇禎皇帝倒也有信心,能在將來的幾年內就平定遼東之亂。
崇禎皇帝正開心著,有內侍來報,說之前一直尋訪的遊方郎中吳又可到京師了,入住驛站,說是想面君。
事實上,從吳又可在江南現身之後,崇禎皇帝就透過錦衣衛知道了情況,對他的蹤跡就有了掌握。
江南那邊的水澇退去,後續的防疫抗災差不多後,吳又可便北上了。只是到山東地界開始,又有陸陸續續地小疫情發生。這個吳又可本性難移,就又開始停留,所以一直到年底之前,才算是到達京師。
其實,如果是在原本的歷史上,大明照樣還是民不聊生的一年。
蒲州府大飢,草木皆被吃光,官府於城門外掘坑以埋餓死者,埋且滿,飢甚無食的人爭到坑內割食其肉,至有父子夫婦相食者。
山東沂州蝗災,蝗遍野盈尺,百樹無葉,赤地千里,鬥麥二千。民掘草根剝樹皮,父子相食,骸骨縱橫,嬰兒捐棄滿道,人多自豎草標求售,輾轉溝壑者無算。1641年春疫癘繼起,死亡過半。
…………
這種種災情,在這個位面上,卻已經減緩了好多。
比如饑荒,北方這邊,因為海路漕運的開通,特別是山東,受惠就很大。南洋那邊的糧食,透過鄭家的船隊,源源不斷地北運,同樣是要在山東或者天津衛登陸,因此,雖然還是有饑荒發生,可卻不是那種大規模饑荒了。與之對應的,大規模百姓死亡所引發的疫情也就減緩了好多,大疫情也就變成了小疫情。
至於山東的蝗災?那才剛起來就被聞訊趕來的富戶,用大價錢收購了!皇上都說這個好吃,還能有假!
吳又可一路北上京師的所見所聞,讓他帶著渴望,終於見到了崇禎皇帝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