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林建業低聲回應,用力點頭道,“如今末將才知道,為什麼水師交戰,未戰先潰,那肯定是打不贏的啊!而且那鄭芝龍擅長火攻,一旦交戰,逃無可逃的。”
崔鳴吉聽了,點點頭,沉默了一會之後,忽然感慨地低聲說道:“大明皇帝,實乃英主也!”
“……”林建業一聽,沒想到他會說出這麼一個話,一時之間,竟然沒有回應。
看他這個樣子,便知道他對於朝堂上的事情,並不怎麼了解,便向他解釋道:“保定總督所轄,原本可以不用前來旅順,相信哪怕是皇帝,也沒法讓一個封疆大吏渡海而至險地,畢竟他名義上還是文官來的。可是,保定總督還是來了!”
林建業聽得點點頭,不過他心中想著,這好像也不是理由啊,如果是這位保定總督有班超辛棄疾之志,就算身為文官,皇帝不逼迫,也應該會來的!
“還有,這個鄭芝龍,海盜王是吧,他是什麼人,我們至少有耳聞吧?”崔鳴吉又給他分析道,“可是,這樣的人物,都服從了大明皇帝的調遣,跑來北方征戰沙場。由此可見,要是大明皇帝非英主的話,這等梟雄可會為大明朝廷賣命?”
聽到這話,林建業立刻點頭,服了崔鳴吉的判斷,連聲感慨道:“還是大人見微知著,只從這點事情上便能分析出來大明朝堂上的事情,末將佩服!”
“該佩服的,是大明皇帝啊!要是我們國主……”崔鳴吉感慨地說話,一不小心,差點說出心底的話,便臨時改口,連忙問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能讓禮曹判書被建虜帶回遼東,派人懇請大明出兵相救,你看是否可行?”
金尚憲在朝鮮歷史上非常有名,還有手裂降書的典故,當時候丙子胡亂的時候,原本他是要被獻給建虜帶走的。但其主戰名聲實在太大,而朝鮮臣子中,又多是心向大明的。因此,當時朝鮮國主特許他不用出城投降,且把另外三人,也就是三學士交給滿清,作為朝鮮主戰派而交差了事。
換句話說,或者更可以知道金尚憲在朝鮮的名聲。這個金尚憲,有朝鮮文天祥之稱,由此可見一斑!
聽到這話,林建業稍微猶豫了一會,而後回答道:“聽尚可喜手下人說,當初在旅順的時候,保定總督喝令樸鎮宇不得助紂為虐,讓他投降,結果……結果樸鎮宇回答說他奉國主旨意,前去聽從建虜調遣,和大明的關係,就已經是敵我關係,讓保定總督認清現實,死了心……”
聽到這話,崔鳴吉的臉色不由得立刻惱怒了起來,不過隨即又恢復,他知道,在那種情況下,事實上樸鎮宇應該也別無選擇。他正在想著,就聽到林建業接著說道;“保定總督大怒,說我朝鮮出兵相助建虜,他日必然要上奏大明皇帝,踏平朝鮮!”
崔鳴吉一聽,不由得臉色白了一白。
之前的時候,其實朝鮮已經出兵幫過建虜,就是皮島海戰,當時朝鮮這邊,領兵之一就是林建業。
不過那個時候,不但朝鮮兵,就連三順王手下的假韃子,也多是出工不出力,最終攻下皮島的,還是建虜本部出了大力,領頭衝鋒的那個人,就是後世有名的鰲拜。
而且戰後,島上大明軍民被建虜屠戮一空,但是,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關係好的,都被他們給收留而免遭屠殺;等建虜撤走之後,朝鮮人就給那些大明軍民收屍安葬,入土為安。
這些事情,皇太極心知肚明,被記錄在了《大清太宗文皇帝實錄》卷40中;不過他並未追究漢人和朝鮮人的出工不出力,反而大加賞賜。不得不說,皇太極籠絡人心的手段確實是高的。
崔鳴吉皺著眉頭想了好長一會時間,忽然抬頭,神態堅定地說道:“本官自當修書一封,向上國總督大人闡明不得已之苦衷。只是……只是……”
如果修書一封,這要是被人給抓獲或者舉報了,那鐵定就沒法逃了。因此,這種留有實據的事情,他很是猶豫。不過要是不能有真憑實據,只是口頭說說而已的話,那也不可能獲得上國總督的諒解。
他雖然沒有把話說完,不過林建業卻能明白他想說什麼,立刻便笑聲說道:“末將在江邊尋得一僧人,名曰獨步,乃關西妙香僧也;據末將看來,此人可靠,當能用之!”
說到這裡,他看崔鳴吉很是關心地樣子,便把他對這個獨步僧人的瞭解,都一一說給崔鳴吉聽。
等他說完之後,崔鳴吉便臉色鄭重地說道:“你把這個獨步僧人偷偷送過來,本官要親自見一見。另外,就這幾日時間,要多方打聽建虜的情況。”
“末將遵命!”林建業知道領議政大人應該是做出決定,要冒險向大明說明情況,因此有點興奮,立刻低聲回應一聲。
而後幾天,在明面上,朝鮮君臣都在伺候著英俄爾岱和尚可喜,甚至都陪他們去看造船廠,還下旨給地方,要求配合大清智順王,不得怠慢。另外,也在等著金尚憲到來。
在暗地裡,林建業偷偷地送了那個叫獨步的僧人到領議政府內,崔鳴吉一番交談之後,很是滿意,心中便有了決斷。
再之後,金尚憲就被帶到了漢城,面對英俄爾岱的審問,他直接了當地就承認了,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見他這個樣子,英俄爾岱反而並沒有生氣。實在是在朝鮮君臣中,這樣的人實在是個異類。於是,他就押解著金尚憲返回盛京。至於尚可喜,就留在朝鮮這邊監工戰船的打造,同時,訓練他的手下。
這英俄爾岱前腳剛走,林建業就返回駐地,同時,還暗地裡帶走了僧人獨步。
臨別之際,崔鳴吉再次表達了他的重視,一定要獨步把他的書信帶給大明保定總督。並且賦詩一首,名曰《贈獨步》,以為送別:秋入園林萬葉鳴,鬢華如雪鏡中明。向來無限關心事,都付山人一錫輕。
受朝鮮“宰相”的重託,獨步也不敢怠慢,在林建業的掩護之下,可以說是日夜兼程,先一步趕往遼東那邊。而英俄爾岱卻不知道這些,只是緩慢而行,因為他不止是押解金尚憲,還帶著朝鮮又一次上貢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