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勳貴是犯了謀逆大罪,被抄家滅族,別人也不會說什麼。可要是經常動不動就抄家滅族,那這樣的皇帝,哪怕是盧象升等人,也是怕得了。
“盧卿放心便是!”崇禎皇帝一聽,便微笑著說道,“朕是那種不講理的人,是會隨便抄家得人麼?等他日朕準備好之後,公佈罪狀,相信卿等只會叫好!”
聽到這話,盧象升張了張嘴,就不好多說什麼了。不過孫傳庭卻是直性子,他還有話要奏道:“陛下,抄家所得終非正途,賦稅這些才是長久之計!”
崇禎皇帝聽了,點點頭,對於這種直腸子的臣子,他還是很喜歡的,就對他們說道:“三位愛卿皆是朕之心腹,那朕對未來的計劃,就對三位愛卿交個底好了。”
聽到這話,盧象升、洪承疇和孫傳庭都不由得很是好奇,看皇上這樣子,好像很有把握一樣,對未來也有一個清晰的想法,可是,這個錢的時候,不就是歷朝歷代以來最難以解決的事情麼!皇上到底有什麼想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農事是一個國家地根本,如果糧食不夠,則百姓無以為食,如今流賊之多,糧食不夠就是明面上的主因。”崇禎皇帝說這話時,臉色認真了起來道,“因此,在朕的想法中,要控制糧食,價格不能上漲太多,就如建虜入關以來,糧食暴漲,朕現在有精力了,對於這種囤積奇居的做法,必然是要出手的。不過要是一直壓制著糧價,就會如同江南那邊一樣,農民自己就改稻為桑,種植起更值錢,收入更高的其他農作物了。”
“因此,等未來朝廷有了實力之後,就會逐步減少田賦,朝廷平價收購糧食,就能始終控制住糧價了。”崇禎皇帝說到這裡,見面前的三個人都面露吃驚之色,特別是孫傳庭嘴巴一張,又想說話時,便伸手一攔,同時繼續說道,“同時,朝廷要對經濟作物徵收相應的賦稅,以及朝廷對於一些不想讓其快速發展的,都要徵收高額賦稅,也就是說,以後的趨勢,用賦稅的高低來控制我大明的買賣產出,而不是再向以前一樣,對什麼都只是一刀切地收稅,對什麼地區都只是一個標準,還沒錢了就加徵,這些都要廢除。”
聽到這話,孫傳庭終於開口說了,不過卻是一臉誠懇道:“陛下英明,西北百姓土地貧瘠,實在是被賦稅給壓垮的,而不是西北百姓天生就是叛逆。如今流賊肆虐之勢頭,雖已被臣等鎮壓,可依臣之見,他日必定死灰復燃。如若朝廷以後從根子上解決,微臣敢保證,流賊平定,指日可滅!”
這三人中,其實要論起學問,當屬洪承疇最高。他從小家境貧寒,是從偷聽別人上課開始地學習之路,從小就有神童之稱。可是,他對崇禎皇帝所說得經濟方面地闡述,卻聽得半懂不懂的,不由得也問道:“如今光是賦稅都已經徵集到很多年後了,陛下還想減少田賦,難道朝廷靠徵收其他賦稅,就能補上不足?”
崇禎皇帝聽了,呵呵一笑道:“糧田產出,其實還真未必有多少價值,最主要的,其實還是解決吃飽肚子的問題。以後朕會鼓勵其他高價值行為,另外,再成立朝廷控制的商鋪,專門用來做一些會嚴重影響國計民生的生意。嗯,就是卿等所想,這些事情就是要與民爭利,或者說,民就不能參與進來,這是底線!”
看到三個臣子都想說話,崇禎皇帝便對他們三人搖頭,同時解釋道:“比如,朕剛才說過得糧食生意,朝廷也要做這生意,如同此時,糧商囤積奇居,抬高糧食的話,朝廷控制地糧商就保持價格不變,如此一來,那些黑心地糧商自然無利可圖,就影響不到百姓生活了!”
這個例子算是淺顯易懂,盧象升等人聽了,便沉思了起來,不再想爭辯了。這個國企地概念,他們算是初步接受了。
本來崇禎皇帝還想從貨幣發行再來闡述,但這個對於這個時代地人來說,可能還難以理解,他也就放棄講解了。
“另外,朕會鼓勵大明百姓創新,鼓勵買賣,也只有買賣紅火起來,才能帶動貨物的流通,從而讓貨物賣出更高的價值,進而帶動貨物更多的產出,賦稅也就將更多。”
“舉一個簡單地例子,就如同絲綢,在江南是一個價,在京師這邊,又是另外一個價,那麼去了海外,比如那些西夷地國家,那又將是個高價,如果能賣去那些地方,則商人必定大賺。以前的時候,他只能賺一兩銀子,朝廷要是收他一兩銀子的稅,他會願意麼?可如若他能賺五兩銀子了,那朝廷收其一兩銀子,他樂意吧?高賦稅不一定會讓百姓反對,只是看怎麼個收法!”
這個例子很直白,讓三個領兵大臣都是點點頭,一臉若有所思地樣子。
實在是他們受時代的侷限,眼光只能看到自家地一畝三分地上,只能著眼於糧田上。如今被崇禎皇帝這麼一開眼界,自然就給他們開啟了一個新的賦稅世界。
崇禎皇帝此時,轉頭看了下殿外照進來的光線,知道自己已經說了很長時間,便不再細講,總結道:“總之,卿等放心,抄家滅族的事情,朕必定是十惡不赦地人,才會如此對付他們。抄家之銀子,只是解決目前朝廷之急需。朝廷財賦來源,也是另有規劃,三位愛卿不必擔心!”
聽到這話,盧象升等人不約而同地奏道:“陛下聖明,學識淵博,高瞻遠矚,臣等不及也!”
如果說之前的時候,他們更多的是敬重皇上,併為皇上能成為他們強大的後盾,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而感受到了崇禎皇帝的個人魅力,那麼從此時開始,崇禎皇帝的學問見識,也讓他們感到震驚和欽佩。崇禎皇帝在他們心目中的印象,便是更上了一層樓。
崇禎皇帝對此,只是微微一笑。今天講得很多內容,對於後世來說,其實也就是一個常識而已。可提前了四五百年,這麼一說出來,就能震懾這個時代的精英人物了。
這個事情,其實不是今天的重點,他也沒想著裝逼,而是要討論軍隊革新地事情,只是被孫傳庭等人給扯遠了。
於是,此時,他就再提軍隊革新。盧象升、洪承疇和孫傳庭三人沒有了後勤上的疑慮,便開始針對建虜軍隊的情況,給崇禎皇帝提出了一條條具體的建議,從而讓御馬監轄下的軍隊改制,有了具體的框架。
君臣四人,一直商議到天黑,才算有了個結果。而後,崇禎皇帝提拔王承恩為御馬監掌印太監,開始隨同盧象升等三人改編勤王軍,先把具體的事情做起來。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