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瀛海陸雙方上層的刻意授意之下,雙方的對壘還真幹起來了。
雖然只發生了不久,但雙方還是見了血的,一場簡單的接觸戰,雙方共有近千的人員傷亡,和幾艘艦艇的沉沒。
雖然聽起來不多,但這已然成了一個笑話,一個可以遺臭萬年的笑話。
一個國家的兩支軍隊竟然真就開了火還有了不小的傷亡,這怕是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
即便此後的雙方都剋制住了事態的進一步發展,可這件事還是發生了。
這樣的惡劣的事情自然引得了東瀛內閣的介入,而對於這點,海陸雙方的高層也心知肚明。
同樣推出來了幾個不大不小的“老人”出來抗雷,而後內閣也就各打三十大板了事。
不過為了防止事情的惡化,自此之後東瀛很多地方都開始提前進入了一種詭異的宵禁以及一系列明明有所損害兩軍合作的舉措。
甚至為了防止暗地裡的暗殺,他們派出去巡邏的人手也多了,乃至於不少軍隊都被調回來了不少。
同樣也讓得東瀛一些本就難以為繼的那些商戶雪上加霜了。
畢竟自戰爭開始之後的“好日子”才這麼久,東瀛上層就開始這樣的管制,那些商戶大多也只能關門了事。
而在這一系列的事情之後,這局勢還真就穩定起來了,即便海陸兩軍的隔閡比之之前更大了,但也沒有像一開始那樣的動亂了。
暗殺、爆破乃至於明晃晃的對立雙方也不敢再搞出來了。
而這段時間之後,東瀛上層雖然依舊覺得這一次事件很詭異,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但他們一時間也沒那麼多精力細查,畢竟如今戰爭以及他們的“大共榮計劃”還得繼續推進,只能把這些指望到今後的時光裡。
但大規模的徹查,他們也做不到,畢竟就他們所知,海陸兩方的高層一開始可能是清白的,但隨著事情發酵之後,又有幾個人能真的清白呢?
甚至他們都掌握了海陸兩軍某些高層行暗殺之事的證據,但他們內閣還真沒辦法將這些擺在檯面上來了。
甚至連徹查的心思以及風聲都不敢有,這件事已然成牽之而動全身之事。
到最後這一切都只能不了了之,但就是這樣的結果也讓得此時的武藤志雄很滿意了。
這一場風波他是親身經歷者,即便這段時間由於有了“肖君”的偏幫與戰爭局勢焦灼,他所代表的鴿派也有了越來越重的權柄。
乃至於他也成了這一派系的代表人物,說起來如今的東瀛經濟,真正的大勢還是在他們海軍這邊。
陸軍對比他們海軍也只能說是真的過得苦哈哈的,同樣經濟也是於海軍話語權的一個關鍵所在。
起碼有了“肖君”的幫助,他如今的調令上他雖然依舊是駐滬總領事但可總理在神州外交事宜,軍銜也成了明擺擺的中將軍銜。
雖然只是新晉升的,但這也說明了一些事情。
而且他這一次的作用除了對神州的事宜未嘗不是海軍對陸軍於神州事宜的一次插手。
神州這一塊蛋糕怎麼可能只讓陸軍這群泥腿子獨享呢?
他這個職位的意義便在於這,除了總領事的職權外,海軍軍部對他的支援遠不於此。
於上滬那邊停泊的海軍艦艇以及一大批的海軍陸戰隊便是他話語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