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們目前連100艘都湊不齊,這便是選擇從馬賽登陸的最大難題。”
趙天義略作停頓,待眾人消化這一資訊後,繼續說道:
“當然,我們也可請求艾森豪威爾的統帥部給予支援。”
“不過,且不論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亞歷山大等人是否願意伸出援手,現實條件也不允許。”
“8月8日是‘霸王行動’正式開始的時間,盟軍的所有海上力量必將傾巢而出,絕無餘力配合我們登陸馬賽。”
“這是現實問題。”
“我們也可待盟軍登陸結束後,再請求配合。或者向總參方面打報告,尋求後勤部門的支援。”
王鎮的臉色略顯不悅。
第十三旅旅長馮建功立即說道:
“最好與‘霸王行動’同時展開,如果落在艾森豪威爾之後,那不是淪為配角?毫無意義。”
儘管華軍僅有3萬軍隊和一個超級航母戰鬥群,但大家心氣高昂,絕不甘心為盟軍充當陪襯。
“還有沒有其他辦法?”朱相貴替王鎮開口詢問。
孫國安與趙天義對視一眼,隨後齊齊搖頭。
“艾森豪威爾為此次登陸作戰已籌備了一年有餘,而我們只是一支遠征軍,難以與之相提並論。”
這話雖令人不快,卻是無可辯駁的現實。
即便王鎮和朱相貴已迫使意國半島上的納粹軍隊投降,艾森豪威爾最終也未選擇從馬賽方向發起大規模登陸,而是選擇了跨越英吉利海峽。
除了情感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距離問題。
跨越英吉利海峽直接攻擊大陸,距離更近,物資調運、海空部隊集結以及登陸後的補給輸送都更加便捷。
馬賽雖條件優越,但盟軍顯然有更好的選擇。
“這麼說來,只能去翻越阿爾卑斯山脈了。”
吳少成撓了撓嘴角,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
眾人的目光齊齊匯聚在朱相貴的臉上,等待他的回應。
朱相貴微微一笑,向吳福勝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吳福勝會意,起身走向沙盤,接過朱相貴遞過來的指揮棒,神情凝重地說道:
“翻越阿爾卑斯山脈,攻擊納粹最核心的區域,這個選擇看似可行,實則同樣困難重重。”
“阿爾卑斯山脈自古以來就是一道天塹,橫亙南北,易守難攻。”
“大家請看沙盤。”
“我們不可能真的去翻越整座阿爾卑斯山脈,要想透過山脈進入奧地利,只能選擇布倫納山口和聖哥達山口這兩個通道。”
沙盤上,綿延的阿爾卑斯山脈中間有兩個小小的山口,顯得格外醒目。
“聖哥達山口多為古道,地勢險峻,我們的重型裝備很難從這裡透過。”
“如此一來,布倫納山口就成了我們唯一的選擇。這個山口有成熟的鐵路和公路,是大軍穿越阿爾卑斯山脈的最佳通道,只有這個山口才能容納我們的重型裝備。”
小鬍子和他手下的將軍們早已意識到阿爾卑斯山脈對於帝國核心區域的重要性,因此在幾年前就開始在各個主要山口位置修建防禦工事,意圖將這道天塹打造成銅牆鐵壁。
“尤其是在我們登陸意國,超級航空母艦也出現在地中海上之後,小鬍子的統帥部更是緊急出臺了一個名為‘阿爾卑斯山要塞’的計劃。”
“在對外的宣傳中,這個要塞被稱為‘帝國最後的堡壘’。統帥部要求不惜一切代價,修建要塞要做到固若金湯,確保南方的軍隊無法越過阿爾卑斯山,攻擊到帝國的核心區域。”
“阿爾卑斯山要塞計劃下發之後,納粹統帥部不僅集結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各個山口修建永久和半永久性的防禦工事,同時也在源源不斷地向山口位置增兵,意圖將這道防線打造成堅不可摧的屏障。”
眾人全都聚集到了沙盤邊,目光隨著吳福勝的指揮棒移動,神情逐漸凝重。
“目前負責‘最後堡壘’防禦任務的是納粹的C集團軍群,這個集團軍群的總司令是阿爾貝特·凱瑟林空軍元帥。”
“C集團軍群原本下轄兩個集團軍,即第10集團軍和第14集團軍。第10集團軍在飛艇霍夫大將的指揮下向我軍投降之後,C集團軍群一時間只剩下了一個第14集團軍和一些地方的治安部隊。正因為兵力空缺,凱瑟林元帥才命令部隊放棄了意國北部地區,全部退守到阿爾卑斯山,依託山脈的天然屏障進行防禦。”
“凱瑟林清楚我們只有東西兩個選擇,並且極大機率會奔著他的C集團軍群去,因為我們與艾森豪威爾一直都是競爭關係。”
“因此,他藉著統帥部執行‘最後堡壘’計劃的機會,不斷請求增加兵力,真正將計劃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