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不似東方朔那般搞笑,可主父偃也算是個妙人。
落座之後吃吃喝喝也不客氣,還有心思喊內侍給自己再來壺酒。
對待品行還可以的臣子方面,李雲澤可以說是非常和善了。
要知道景帝可是為了扔掉削藩的黑鍋,而腰斬了重臣晁錯的。
至於武帝就更不必多說了,被武帝斬了的大臣可謂是車載斗量。
在李雲澤這兒,雖然砍的勳貴皇親文武大臣也是數不勝數,可絕對沒有濫殺,都是屬於死有餘辜的那種。
就像是囤積居奇的清河侯王不害,文帝景帝時期都沒事,武帝時期甚至還能善終。
可李雲澤就是要砍了他,因為他傷害到了百姓們的利益。
千古以降,能將百姓利益看的最為重要的帝王,大概只有朱重八了。
主父偃無需顧忌什麼君前禮儀,真心是吃飽喝足打著嗝,這才心滿意足的讓內侍們收拾案几。
飲了杯發綠的酒水漱漱口,主父偃這才向著李雲澤行禮問道“陛下,您打算怎麼安排糧食的事情?”
他是個聰明人,從張湯的傳話之中就聽懂了李雲澤的意思,天子這是已經有了安排與打算。
“穀賤傷農,谷貴又傷民。合著無論豐收還是欠收,都不是個好事兒。”
李雲澤放下了手中的酒杯,目光看著主父偃說道“此事,你可有什麼好辦法。”
主父偃當即正色。
在趕來的路上,他已經是知曉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雖然時間緊張,可心中也是有了些想法的。
能夠想出推恩令這種辦法的主父偃,能力自然是不差,否則李雲澤也不會讓他做丞相。
略作思量,主父偃就說道“臣聞魏李子在魏國曾行平糴事,或許可以參考一二。”
所謂的魏李子,說的就是法家的大佬李悝,著名的李悝變法就是他搞出來的。
李悝與吳起,一文一武協助魏國雄霸天下,打的諸侯頭都抬不起來。
後來橫掃天下的大秦,更是被壓制上百年不得東進一步。
而平糴事,就是朝廷在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穀賤傷農。災荒之年的時候,就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
聽完這話,李雲澤滿意點頭。
主父偃果然是個有本事的,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想到這兒,已經是很不錯了。
他也不再藏著掖著,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打算“朕打算在天下各郡建立常平倉”
所謂常平倉,就是專門用來做平糴事的,豐年買糧,災年賣糧。
文景之治的時候,朝廷的確是非常富裕,甚至富裕到收集的糧食堆放太久,從而導致腐爛壞掉的情況。
這是因為,這些糧食都是堆積在了太古倉,太倉,甘泉倉等國家倉庫裡。
這些倉庫裡的糧食,主要是用來作為軍糧,以及發放給官吏們俸祿使用,算是大漢的戰備糧。
來源是收取的田稅,也不會出售給百姓。
歷史上常平倉的出現,是要等到劉詢,也就是漢宣帝劉病已的時期才會出現,之後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會設定常平倉。
只不過官吏與糧商地主勾結,土地兼併嚴重等情況下的擠壓下,到了朝代後期,徒有虛名,百姓們買不到糧的常平倉也無力挽救朝廷的覆滅。
李雲澤將常平倉描述了一遍之後,主父偃頷首點頭,隨即問道“如何讓百姓們願意將糧食賣給常平倉,而不是賣給糧商呢?”
後世常平倉的弊端很多,什麼勸輸,什麼以租抵稅,什麼百姓出糧聚常平,災年再來領取云云,都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