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尼山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條連綿的山脈。
當然了,與崑崙山這等天下萬山之祖比起來,自然是不值一提的那種。
此地山林茂盛,鬱鬱蔥蔥。
草木青翠之上,蟲鳥相鳴其間,一縷暮色晚霞透過林木縫隙,灑落在溪水匯聚而成的小溪之上。
溪水如鏡,青山浮水,倒影翩翩。
在溪水的左近山腳直轄,有一炊煙裊裊的村子,大大小小的野人們,正在忙碌籌備晚飯。
這裡說的野人,並非那等生活在高山密林,冰天雪地之處的野人,而是在野之人。
春秋時期,人口稀少地域廣袤,行政掌控能力是非常差的。
為了有效提高行政能力,各國都是將國內分為在野與在朝兩部分。
這就叫做‘體國經野’之策。
諸侯直接統治的地方就是國,通常就是以城池為中心,外加一定距離之內,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四郊,也就是城郊地區,現代世界裡叫做城鄉結合部。
四郊之地又細緻的劃分為了諸多的鄉,生活在城內以及四郊各鄉之內的這些人,就是當地的國人。也可以直白的理解為城裡人。
至於野,那就簡單了,在鄉之外的地區就是野,生活在這裡的人,也就被認為野人。
名義上各地野人也是屬於諸侯的,同時他們還要承擔各種賦稅等等。
可實際上因為掌控力度的缺陷,諸侯們對於鄉野之地的控制力度非常薄弱,收不到賦稅那都是常有的事情。
這種狀況要一直等到人口增長,掌控力度增強,尤其是戰爭規模越來越大,單純依靠國人已經扛不住之後,才會逐漸開始轉變。
尼山這裡距離曲阜城有數十里之遙,基本上就處在四郊與鄉野的分界線上。
不得不說的是,這個時代的野人們生活還是很不錯的。
每年給國君或者是貴族領主們交些賦稅,就能無憂無慮的過日子。
不像是掌控能力增強之後,被壓榨到家破人亡,憤而揭竿而起。
在這個時代裡,真正鬧事搞揭竿而起的,其實都是國人,最著名的自然就是國人暴動。
夕陽餘暉之下,穿著布鞋的李雲澤,一步步的來到村口。
幾名拿著棍棒兵器的村民,目光警惕的盯著他。
“來者何人?”
“曲阜孔二。”李雲澤的臉上綻放出笑容“應邀而來。”
就在尼山腳下的村子,要說他們與尼山上的盜拓沒有聯絡,那也沒人會相信。
果然,幾個村民眼神放光,湊在一起嘀嘀咕咕一番“你就是個那個有五千金的孔老二?”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李雲澤灑脫一笑“就當是我有吧。”
“在這等著。”
很快就有人轉身跑進了村子裡,很明顯是去報信的。
不大會的功夫,就有一大群人浩浩蕩蕩的跑了出來。
人人手中持兵握棒,還有人揹負著弓箭,足有數十人將李雲澤給團團圍住。
“哈哈哈哈~~~”
“孔老二,你還真是個重情重義的人。”
上衣敞開了衣襟,身高足有八尺,滿臉絡腮鬍子的壯漢大笑著上前“你放心,你家大兄好生待著,等會你就能帶他回家去。”
背手而立的李雲澤,好奇的打量了他一番“你就是盜拓?”
來人當即頷首點頭“某正是盜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