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細作還是有點能力的,至少秦王炮的外形輪廓以及鑄造用料等方面的資料,還是被打探出來送出了函谷關。
可最為關鍵的東西,那就是如何讓這大圭禮器響亮起來,卻是無人知曉。
他們唯一知道的就是,使用之前要將一包由絲綢包裹的東西塞進炮筒裡,之後再塞進去鐵球。
鐵球不難,很快就能做出來。
絲綢各國也有,不算是什麼特別稀罕的東西。
然而最為關鍵的,絲綢裡面包裹的是什麼東西,無人知曉。
為了能夠獲得一份實物,各國細作們前仆後繼的衝向秦人軍營與倉庫,想要拿到最寶貴的東西。
可結果卻是無一例外的全部失敗了。
各國都如此重視了,秦國自然是更加重視。
每一包的發射藥都有獨屬的編號,專門負責保護的軍士們,每天都要檢查三遍。
而且無論是在倉庫還是在軍營之中,都是極度的戒備森嚴。
軍士們很清楚的知道,一旦丟失的話,按照秦律的連坐制度,所有人連帶著家人都要跟著消失。
而且除了嬴政安排的專管之外,哪位將軍的命令都不用聽。
如此嚴密的防護之下,細作們自然是無法得手。
至於製造工坊,大秦都沒幾個人知道具體的位置,更別說細作們了。
重重困難之下,只有太子丹知道,最瞭解這絲綢內包裹什麼的,除了秦王之外就只有那太傅。
所以燕國的細作們偃旗息鼓,等待著太子丹離去之後再動手。
太子丹並沒有停留太久,秦王炮帶來的可怕威懾力之下,燕趙之間迅速和解,太子丹自然也就沒有繼續做人質,乞求秦國出兵的必要。
這邊太子丹的車隊離開咸陽城,那邊燕國的細作們就開始在太傅府四周徘徊。
太子丹留下的命令是,能夠抓走送去燕國最好。
做不到的話,那就直接處置掉!
得不到的就毀掉,這是戰國時代的通用準則。
這還不算完,各國再度重新整理了對秦國武力的認知,也深切的為秦國那不加掩飾的,滿是進取心的,無比渴望的一統天下的心思所震撼。
數百年的戰亂下來,的確是有許多人想要結束這個人命猶如草芥的亂世。
可對於各國的大王諸侯貴族們來說,他們希望結束亂世的是自己,而不是自己被秦人給結束。
面對著秦國如此迫在眉睫的嚴重威脅,關東五國再度暫時放下了成見,又一次的聯起手來。
嗯,齊國不出意外的繼續置身事外,無論各國使者如何勸說都不為所動。
歷史上齊國一直到秦國滅了五國,百萬大軍兵臨城下了,都是選擇直接投了,而不是出兵抵抗。
至於根源,自然不是因為齊國人都是和平主義者,而是數十年前的那場五國伐齊,可把齊國給噁心死了,差點就亡國了!
五國合眾,甚至連周天子都給拉出來做大旗,要踏平秦國這個大周的馬伕。
這次五國合眾的聲勢造的很大,各國兵馬齊聚周天子之地,旌旗招展鑼鼓喧天,聯營何止數十里。
眾將先是拜了周天子,從周天子那裡拿到了討伐暴秦的聖命,算是拿到了大義的名分。
當然了,這個所謂的大義名分,在這個時代裡早已經是一文不值,也就是自己忽悠自己覺得好聽罷了。
要知道早在周朝遷都離開岐山之後,他們就只剩下了名義。
歷史上也正是因為周天子的這個舉動,給秦國送去了口實,不久之後呂不韋就徹底滅掉了只剩下一城之地的周朝。
商紂王派兵討伐東夷的時候,被周人抓住機會打了個突襲,聯合那些被紂王革新搶走了利益的貴族們,給紂王來了背後一刀,一舉滅掉了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