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這些年已經逐漸給自己定下來了一個基調,那就是不管曹孟德到底多麼的瘋狂,不管其他幾方諸侯又是如何的兇猛。
他只是力求一個“穩”字,穩固自己的地盤,穩住自己麾下的將士官吏,穩穩守住如今的大漢江山....
哪怕他在戰術上經常會用自己做誘餌,又或者是他在戰局之中將自己放在十分危險的地方上去和將士們同生共死。
可是在整體戰略這個問題上,他從來沒有改變過自己的想法...
那就是求穩!
劉協也並不是不知道,如此做會耽誤自己的時間,會讓自己變得格外被動,但是他仍然選擇這麼做。
甚至在有人不斷提醒他,若是如此一味的求穩,最終很可能就會為他人做了嫁衣。
對此,劉協明白並且給出來了自己的答案。
“朕其實早就已經沒有了光復大漢的機會,當年朕一無所有隻能做出壁虎斷尾的決定。
從而在絕路之中求來一條生路。
可是那個時候這天下的諸侯已經有了自己的地方,動輒便是跨郡連州,四處征討...
等到朕在長安可以立足的時候,這天下的局面已經幾乎明朗了,各方諸侯也都開始了各處征伐廝殺,將一些敗類廢物清理出去。
短短數年時間,袁本初,呂奉先,公孫瓚,劉虞,劉繇....甚至就連這袁紹都已經...
如今這天下還殘存的各路諸侯要麼就是佔據了讓人羨慕不已的地利優勢。
要麼就是有著過人的本事。
總之,朕這裡還是一片虛無的時候,他們卻是已經完成了亂世之中的第二步。
至於後面到底是有人橫掃八荒,一統寰宇,還是和春秋戰國一樣陷入長久的僵持。
這甚至已經不在朕的操控之中了。
若是這天下當真陷入了長久的僵持,那麼朕如此做便是可以做到厚積薄發,從而為大漢再次爭取那一線生機。
可若是...若是這天下當真有人能夠一掃八荒重振山河。
那就算是朕急於奔命,最終恐怕也是一場空。
與其如此讓朕手中的這點大漢土地和大漢百姓變得更加淒涼,還不如盡朕之所能讓他們安穩一些。
日後不管是何人代替大漢,總歸是讓他們多了幾分生機才是。
也算是朕這個大漢的皇帝,為我大漢的子民做出來的最後一點事情了....”
當初劉協說出來這句話的時候,他還在荊州之地,同時也在這荊州結交了不少年輕俊傑。
那如今正在為他守護老巢的徐庶和李撰。
還有如今那個一心想要回轉荊州的諸葛孔明等人,都已經是他的“好友”了。
在這些人的薰陶之下,劉協終於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曾經的那些年,他一直擔心自己的優勢慢慢失去之後,自己會不會再次淪落到那曹孟德的手中當一個委屈巴巴的傀儡皇帝。
當一個親眼看到自己的心腹親信們一一被殺光甚至屠戮全族而無能為力的廢物皇帝。
當一個妻子孩子都無法保護好的窩囊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