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飛揚帶著五千騎兵出了皇城,兩日之後,大隊人馬到達了小孤山,早有密探來報,說南安州的人馬已經出動。
雲飛揚大喜,便令趙飛虎帶領兩千人馬在小孤山兩側埋伏,自己親率三千騎兵急進,直指南安州大隊人馬前鋒。
日暮時時分,兩軍前鋒在鹿鳴原相遇,大戰,雲飛揚敗走。
南安王欲下令追擊。賈探春卻道:“雲飛揚親自帶隊出戰,卻只有三千來人馬,一觸即潰,王爺若貿然追擊,恐前方有埋伏!”
南安王道:“戰者,勇氣也。如今我軍士氣正盛,若不一鼓作氣直逼皇城,更待何時。前方即便有埋伏,我軍早和那無名客有約定,只要他按時起兵,必然令雲飛揚首尾難顧。這是一舉拿下皇城的絕佳時機,如果咱們大軍不往前追擊,無名客的義軍必然徒勞無功,將來若是想再度聯合義軍攻打皇城,只怕難上加難。況且,若咱們此時失約,將來如何取信於人,還有哪支義軍敢投靠咱們南安州!”
探春聽了,便嘆道:“王爺說的也不無道理,只是前方正是小孤山,地勢險要,雲飛揚詭計多端,善於布伏兵。當日在西寧州地界便是前車之鑑。王爺若是執意追擊,還需小心謹慎,若有變,即刻退兵。”
南安王道:“我軍遠途奔波,糧草有限,不可持久,我倒是有一計,可保咱們南安州無虞。”
探春道:“王爺有何妙計?”
南安王道:“如今咱們大軍全部出動,人馬遠勝於敵軍,南安州城內只有一千步軍守城,王妃可率領兩千人馬為我大軍後隊,若無名客兵敗,我又被圍困,王妃可帶領這剩下的兩千人馬退回南安州,以圖他日。”
賈探春道:“王爺怎可如此!我勢必和王爺同生死,共進退!況且此時分散兵力,絕非良策。若王爺有不測,我帶領兩千人馬返回南安州,只怕也難再有作為。王爺既然決心已下,咱們便一鼓作氣殺過去,即便前方有埋伏,咱們也一鼓作氣衝殺過去。”
兩人正說著,便有人來報道:“收到飛鴿傳書,無名客已經率領義軍攻打皇城,正激戰,盼王爺速速進軍。”
南安王便道:“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前面縱然是刀山火海,咱們也只得向前矣。若此時咱們繞道他處,只怕雲飛揚揮師返京,無名客的義軍首尾遭襲,便有可能全軍覆滅。到時候咱們不僅失信於天下義士,恐怕從此也再難有所作為。”
賈探春聽了,便只得默不作聲。
南安王便道:“速速傳令大軍,即刻開拔追擊,衝破小孤山,便可直指皇城。”
南安王和賈探春揮師急進,八千餘人馬潮水般向小孤山湧來。
雲飛揚邊戰邊走,一路損失了數百騎人馬,眼看南安州的大軍就要進入小孤山的埋伏圈,卻又停住了。
雲飛揚便道:“這賈探春果然奸猾,她不肯前進,必是擔心咱們在此地有埋伏。傳朕的令,令趙飛虎帶領山上的一千騎兵,繞到敵軍側翼偷襲。”
子夜時分,探春和南安王來至小姑山前,見小姑山確實地勢險要,兩側是山峰,中間只有一條狹長的河谷,而河谷的入口處,有一座孤峰聳立,如同天然的閘門一般。
賈探春便道:“如此地形,如果咱們貿然全軍進去,只怕大軍難以全速透過。”
南安王道:“不如本王先帶一隊人馬衝殺進去,王妃帶領剩下的人馬策應,若有埋伏,損失也不會太大。”
說話間,有軍士來報,說大軍側翼遭到攻擊。
南安王道:“這雲飛揚難道是故技重施,想偷襲我軍糧草?王妃速帶領左軍人馬前去護住我大軍側翼和糧草。其餘人馬,隨本王衝殺進去!”
南安王說完,已經策馬向前。
探春只得調轉馬頭,帶領左軍而去。
雲飛揚見南安王帶著人馬衝殺進來,大喜,隨令剩下人馬邊戰邊走,將南安王引致了河谷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