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無殤突然有點煩。
因為他發現王聖宵的情況確實有些麻煩。
他可以救王聖宵,這是肯定的,可是這件事情實際操作起來,他才突然發現,這件事情並不像是自己預想的那樣,可以隨手操作這麼簡單。
有一點深淵實驗室得出的結論其實沒有錯,那就是他們無法看到,無法觀測,但確實存在的這種液體,這種被軒轅無殤稱之為燃料的東西,確實是有意識的,也確實可以跟肉體融合到一起。
但這隻能說明是可以融合,卻不可能成功。
因為它們是有意識的,這樣的意識並非是整體,而是散落的,零星的個體,密密麻麻,數不勝數。
換句話說,這裡每一滴燃料,內部都同時存在著無數的意識。
這樣的液體跟王聖宵相互融合之後,它們會在短時間內穩定下來,暫時形成整體,可是這樣的整體存在時間卻極短,它們會本能的分裂,創造更多的個體意識,最終的結局就是王聖宵整個人徹底爆炸,然後燃料會繼續分裂,帶著王聖宵身體的某個部分,或者某一滴血液,或者某個細胞,在本能的驅動下繼續成長。
想要充分利用燃料,就必須要讓它們成熟起來,形成火種,這是一個讓無數意識聚合的過程,等到他們可以燃燒起來發生質變的時候,才會真正變成一種有生命而無意識的狀態,類似於孕育他們的母體。
燃料燒死自己,變成火種。
可是現在軒轅無殤面前的燃料遠遠沒到這一步。
他們還需要很漫長時間的成長。
所以現在軒轅無殤看著面前這些燃料,就像是看著一個個極為懵懂的熊孩子一樣。
他要縮短燃料的成長過程,讓它們變成火種,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學習,然後獲得成長。
他在玻璃上敲擊出來的大量的資料,就是燃料成長需要的知識。
他在教導燃料,讓它們變成自己需要的狀態。
可是在真實環境的壓制下,燃料雖然還是有活性的,但吸收知識的速度完全是在挑釁軒轅無殤的耐心。
慢的像個白痴一樣。
最關鍵的是,有一部分知識,軒轅無殤自己還教錯了。
就像是初中時期自己背誦的一篇古文。
看了無數遍,唸了無數遍,背了無數遍,考了無數遍,做了無數遍的閱讀理解。
那篇古文已經熟悉的彷彿烙印在自己的骨子裡面,自己看到第一句話就知道下面的內容,自己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一輩子都忘不掉。
這是掌握了某種知識的熟悉感,甚至已經成了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然後初中畢業了,高中畢業了,大學畢業了,研究生,碩士,博士一路走下來。
很多年後,再次提起這篇古文,還是會有很熟悉的感覺,他認為自己還是能背下來,自信滿滿,可是背到一半,卻發現某一句背錯了。
對燃料的教導不是背古文,背錯了可以修改,因為他在教導燃料的過程裡,他教什麼,燃料就會吸收什麼樣的知識,有些東西教錯了,軒轅無殤就只能一邊整理回憶一邊重新教。
按這樣的速度下去,要等到燃料形成火種,至少還需要三天時間。
三天...
軒轅無殤等不起。
他也不認為自己要在這裡浪費三天時間。
浪費時間,和救人一命。
看起來是相互矛盾的兩個詞,但在軒轅無殤這裡真的一點都不矛盾。
他來這裡救王聖宵,最開始是想要個人情。
人情沒有要到,他來這裡,那就不是什麼公事了,而是私事,就像是
看到一個好玩的東西,或者感興趣的場景,欣賞的人,稍微停留一下而已。
可軒轅無殤是記得自己有公事在身的。
守著李天瀾,就是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