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小子端詳了武松面龐片刻,道:「你是不是叫武二郎,自小沒了爹孃,是你哥哥撫養你長大?」
無視這小孩小嘴抹了蜜一般的話,武松一聽這話心中訝異。他來時雖與景陽岡下莊子里人說過姓名,卻並未說過武大之事。
若說姓名籍貫之事,口耳相傳還能讓這些閒人聽了去。他哥哥武大之事又是如何傳出來的?
「嘿嘿,這,你便不用問了,不過,若是能讓我摸一摸這老虎……」
那小孩還賣個關子,趁機提了個要求,卻惹得旁邊眾人一陣鬨堂大笑。
果然,小孩就是小孩,連提要求也是擼大貓這種成年人不會去想的事情。
武松也笑道:「你若是與我說個明白,便讓你摸上一天也不妨事,快快說來。」
……………………
武大郎今天的心情很鬱悶,因為早上蒸出來的一鍋炊餅沒賣出去幾個。
這年代的炊餅其實便是後世所謂的饅頭,而這年代的「饅頭」則是內包有餡,即現代的包子。炊餅這東西,若是當天賣不出去,隔天即使沒放壞,熥過之後,也沒人要了,只得賠本賣。
平日裡,武大郎家中妻子潘金蓮做炊餅,他則挑了擔子賣炊餅,對於每日能賣幾個,多少有了些數。只是今天縣裡來了個「打虎英雄」,縣裡閒人都擠著去看,所以沒賣出去幾個。
武大郎心中鬱悶,他本就個矮,生得個三寸釘谷樹皮一般的人,擠也擠不進去人群,再加上性格使然,不愛湊熱鬧,故直接挑著擔子回家來了。
他家住在陽穀縣紫石街,家中有個妻子,名喚潘金蓮,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此便不多介紹。
潘金蓮原是清河縣一個大戶家使女,因頗有些顏色,那個大戶欲要纏她,被潘金蓮去告了主人婆,不肯依從。之後那大戶懼內,果然罷休,卻記恨上了潘金蓮,倒賠些錢財,將潘金蓮嫁與個清河縣中最是醜陋、遭人嘲笑的武大郎,以作報復。
那潘金蓮自嫁了武大郎,也循規蹈矩,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只是她容貌秀麗,常引得清河縣裡幾個女幹詐的浮浪子弟們日日地來他家裡打擾。
武大郎是個懦弱本分人,被這一幫人不時在門口叫嚷,說些什麼「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裡!」因此在清河縣住不牢,才搬來這陽穀縣,租房居住,做炊餅買賣餬口。
「若是我那兄弟武松在家,何至於此?憑他那一身功夫,莫說一隻老虎,便是妖怪精靈也都打了……」
武大心中想著,挑擔回了家,潘金蓮聽得聲響,開門迎接。替武大將擔子放下,關上門問道:「大郎今日為何一臉晦氣?」
武大嘆道:「今日炊餅沒賣出幾個。」
潘金蓮道:「即使如此,我明日少做幾個就是了。」服侍武大換下衣服坐了,自去後面做飯。
武大在桌邊坐定,還未喝上一口水,便聽得門響,是有人在敲門。他站起身來,開門一看,原是那先前在縣衙前欲擼貓的小孩。
這小孩原本姓喬,因家人常在鄆城買賣,故人多稱之為鄆哥兒,平日裡賣脆梨,掙個三瓜兩棗,因武大常送他炊餅吃,與武大交情倒是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