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正坐在元帥府的衙門裡跟應邀而來的將領、官員們飲酒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
李雙喜在門口聽完屬下的稟報,來到李自成面前。
他說道:「闖王,據可靠訊息孫傳庭就在潼關,沒回陝西!」
聽到孫傳庭的名字,闖軍將領們一個個咬牙切齒。
顧君恩不屑地道:「這人果然有本事,如果回了潼關,失去了天險只有死路一條。」
劉宗敏有些氣憤,嚷道:「絕不能讓這老小子安生,我們揮師入潼關殺了他!」
不少人附和。
牛金星卻道:「一個孫傳庭算什麼,要的是天下。如今中原明軍已被橫掃一空,是時候揮師北上,攻克京師。」
「不妥。」楊永裕提議道,「京師仰賴漕運,我們應該揮師向東奪取江南,廣積糧,明廷可輕易拿下。」
大家有人贊同牛金星,有人贊同楊永裕。
李自成意外發現顧君恩一聲不吭,好奇地問道:「顧先生,你有何高見?」
大家都望向顧君恩。
顧君恩道:「不可往東,理應進入陝西消滅孫傳庭,奪取陝西三邊這個最佳的兵源地。而後揮師向北,奪取山西,消滅明廷。」
李自成還沒開口,郝搖旗就道:「關外可有楊承應,此人麾下有兵馬數十萬,不容小覷。」
「郝將軍是怕了?」顧君恩反問。
「怕?我不怕!」郝搖旗有些心虛,「就是感覺打不過,我在營中吃了一段時間牢飯。」
「既然不怕,那有什麼好說的。」顧君恩道,「孫傳庭不可以給他片刻喘息,明廷必須消滅,關外之敵遲早面對,這些都是下一步必須做的事。」
一部分人認為有道理。
楊永裕不贊同:「我們南下取荊州,奪佔江南,再休養生息一段時間,而後興師北伐,效法明太祖故事,為什麼不行?」
李自成聽罷,扭頭看向顧君恩,看他怎麼說。
「因為武昌有張獻忠,九江有尤世祿。我們缺乏水師,如果沒有短時間內拿下他們。孫傳庭捲土重來,我們將腹背受敵。」
顧君恩冷靜的分析道:「況江南多豪族,我們執行‘拷餉,是不會得到他們支援,說不定會陷入膠著。」
這倒是一個大難題。
張獻忠正在經略湖南,尤世祿正進攻武昌。
如果和他們打起來,沒有分出勝負,而孫傳庭捲土重來,後果不堪設想。
這樣一想,不少人支援顧君恩。
「另外,萬一孫傳庭學關外的楊承應,在高傑等人扶持下用心經營西北,割據一方。」
顧君恩說道:「那麼闖王一統天下的宏願,將背道而馳。我們只有打爛的河南和襄陽一隅,大軍頃刻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