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大的基業也怕分家。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人丁始終是重要的資源。
明末清初,居住在東北的達斡爾部有精奇裡、阿爾丹、克音、鄂爾特、畢拉斯博古特、畢力央、蘇德爾、敖拉、鄂斯爾、莫力登、吳沃爾、德都勒、託木、郭博勒、烏力斯、鄂嫩等17個部落。
巴爾達齊所在的精奇裡,只是其中一支。
有的部落是一個氏族,有的部落是兩個或者三至五個氏族,若干個部落又組成部落聯盟。
各氏族、部落又有自己的酋長。
達斡爾部自己給這個制度取名“哈拉莫昆制”,類似於金朝的猛安謀剋制。
這樣的組織形式,意味著一旦分了家,實力就會大減。
還要面臨外敵——博木博果爾,居住在黑龍江上游的達斡爾族大多臣服於他。
“我們多科屯家小業小,還沒有分過戶,我也不想二弟分戶,尤其是現在這個時候。”
巴爾達齊說話一如既往的直接。
“讓我帶上你弟弟,沒有問題。”
楊承應先答應了他巴爾達齊的請求,然後說道:“但他能給我帶來什麼?想當我身邊的侍衛,沒有一技之長可不行!”
“他別的本事沒有,騎馬射箭的本事還是有的。再加上和我的兄弟關係,我讓他經常代表我到各個莫昆(相當於屯或村)轉悠,知曉蒙古語和一些部落的土語。”
巴爾達齊輕鬆地笑了,胸有成竹的說道。
前面的技能,楊承應不太在意。
最後的這個翻譯才能,讓楊承應很是心動。
楊承應已經受夠了,帶上四五個翻譯連比帶劃,還搞不清楚對方說什麼的無語感。
仔細一想,也明白了巴爾達齊的用心,這是忍痛割愛。
“你的善意,我領了。”楊承應道,“將來達斡爾部總管,非你莫屬。”
當翻譯把這話告訴巴爾達齊,對方愣了一下。
這是一個陌生的詞語。
楊承應經過對東北仔細考察後,選擇的一種有別於郡縣制和八旗制的管理辦法。
達斡爾部內部已經形成了完備的社會組織,橫加干預,只會影響邊疆的穩定。
用“總管”名義上統一各部落,繼續維持內部的鬆散。
對於無法經常遠征的楊承應來說,無疑是一個分而治之的辦法。
“我雖然對達斡爾部瞭解不是很深,卻也知道哈拉遇到大事,需要開會決定。”
楊承應說道:“總管一詞,在中原流傳甚久。字面解釋,就是管理一切的人。
我想,有了周王府做你的後盾,你管理整個部落的事務,也變得更加方便。”
“謝大王的恩典。”巴爾達齊起身謝過。
“別急著謝我。作為總管,第一件事是瞭解達斡爾部的情況,你能不能把包括哈拉莫昆制在內一切情況告訴我。”
“這個沒有問題。”
巴爾達齊開始把整個地區的情況,詳細的說了一遍。
過了很長時間,外面的那隻羊羔子已經被端上了烤架,血水慢慢滲出。
帳內的米飯,也熟了。
楊承應給他盛了一碗米飯,外加幾碟子冷盤。
巴爾達齊就著冷盤,一邊吃香噴噴的米飯,一邊繼續說。
透過這些資訊,楊承應明白了很多事。
比如,博木博果爾叫板的本錢是什麼?索倫部有多少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