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十月初七,是個大吉大利的日子。
這一天,瀋陽冠蓋雲集。
可以這樣說,稍微有點地位的,都出現在瀋陽東站。
一臺全新的蒸汽機車,擺在這些人的面前。
機車後面,拉著三十節車廂。
經過上次的試車後,坐過火車的人對楊承應說的對多一句話:
這車好是好,就是顛簸得太難受。
楊承應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斯蒂芬森在研製成功火箭號機車沒多久就發明了“行星”號機車。
顛簸得太厲害,像在驚濤駭浪裡坐船一樣。
掌舵的沒事,船員都吐出膽汁。
痛定思痛,楊承應和宋應星、湯若望一起,再次設計新款火車。
在最新一代的車床和鏜床配合下,楊承應制作出了新的燃燒室和氣密性更好的氣缸。
具體到安裝,首先在前面增加了一個緩衝裝置。
依舊使用臥式火管鍋爐,裝了一個汽包,防止水進入氣管。
走行部分,軸列式採取440的方式,減輕執行時的抖動。
駕駛室也裝上了頂篷,而且可以容納下兩個人。
可以這樣說,除了複雜的管道,這臺蒸汽機要什麼有什麼。
剩下的,只是詳細的改進。
在萬眾期待中,楊承應與公主及家人出現了。
女眷都戴著帷帽,用白紗遮面。
他們一出現,立刻引起萬眾歡呼。
朱徽嫻對這種場合,雖不怯場,卻也不太喜歡。
她喜歡安靜。
楊承應當眾講話:“諸位,今天是個大日子,註定載入史冊。而有幸參與過這場恢弘的事業中的人們,永垂不朽!”
講話完,守候在車廂門前的侍女,開啟第一節車廂的車門。
朱徽嫻和英娘、沈漪蓉帶著孩子們,登上這節車廂。
隨著她們登上火車,百官也紛紛登上火車。
有人私下說,如果這次出了事,瀋陽就要天塌地陷。
黃宗羲想登上第二節車廂,卻被楊承應拉住:
“你坐第一節,你是孩子們的夫子,理應坐在第一節車廂。”
“不好吧,那裡面都是大王的女眷。”黃宗羲連忙擺手。
“一起坐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