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倭國到大明有兩條商業路線。
一條是走瀨戶內海,經過對馬海峽、李朝,到旅順港。
另一條是走琉球,往西到寧波,往南到呂宋。
論利潤,毫無疑問第二條利潤最高。
這是劉香沒有出現在第一條商業路線的原因。
但是隨著楊承應前往琉球,並且打算在那霸建立商業點。
矛盾隨之而來。
不過,楊承應並不打算與劉香為敵。
他對敵人水手道:“我不殺你們,給你們船和食物,放你們離開這裡。”
艦隊一直貼著海岸線行駛,他們應該能自己找到回去的路。
“不過,我要你們帶給劉香一句話。”
楊承應話鋒一轉。
“經略請講,我等一定轉達。”
他們磕頭如搗蒜。
“請告訴劉香,我在那霸等他,希望和他見上一面。”
楊承應說道:“我與他只是利益之爭,可以談。可唆使他進攻我的人,絕不是利益那麼簡單。”
“是。”
三名水手磕頭答應。
“請李公子寫一封信,告訴他,我無意爭奪海上商路。”
楊承應扭頭看向李國助,“你在信中,請劉首領來那霸。”
“遵命。”
李國助點頭,退下寫信。
楊承應又告訴鄭芝龍:“你也寫一封信,轉達我的善意。”
“明白。”鄭芝龍退下。
楊承應說完,便讓耿仲明給三名海盜安排船和食物。
等他們拿到李國助和鄭芝龍的信,就送他們離開。
大海廣袤,想完全壟斷商貿是不可能的事。
與其彼此爭鬥不休,不如利益均分。
畢竟楊承應的首要目標,還是消滅後金政權,完成對東北地區的統一。
此後,艦隊順風順水,浩浩蕩蕩的南下,披荊斬浪。
終於在十一月中旬,抵達那霸港。
那霸港,琉球國三大港口之一,透過轉口貿易獲得鉅額利潤。
此時的琉球國王,是第二尚氏王朝第八代國王——尚豐王。
他既不是嫡子也不是庶出,因為尚寧王膝下無子嗣,過繼成為尚寧王的兒子。
泰昌元年,尚寧王屈辱而死,尚豐王繼位。
楊承應的到來,讓薩摩藩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不許尚豐王派重臣迎接,甚至在那霸港佈置了重兵。
船隊還沒靠岸,對方就派士兵乘船靠近。
登上旗艦後,遞交了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