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營牧場的建設,很不容易。
它涉及到兩個地方這間的配合,也涉及到政事院和樞密院之間的協調。
因為官營牧場建設目的,是服務於軍隊的騎兵建設。
牧場的主管是關寧軍騎兵出身的夏德勝。
他是祖大壽經過何可綱同意後,調任到這裡。
兩個副主管,一個是蒙古牧民出身,一個是馬戶出身。
管理數千匹駿馬,上千匹母馬,數百匹公馬。
“我聽說,有盤山驛的百姓到這裡做工。”
儘管成果斐然,楊承應還是要向夏德勝確認一下。
“是的。”夏德勝道,“盤山鎮有不少出身馬戶的家庭,這方面經驗豐富。”
“他們都在哪裡?”
“一部分在大遼河岸邊,負責管理水源。一部分在東面,繼續牧場建設。”
“如果是小兩口,怎麼處理?”
“安排一間房屋就行,附近還有保護家眷的自己人。”
“這樣安排很周到。”
楊承應點點頭。
夏德勝又介紹了一些牧場的情況,包括財政支付,駿馬獲得途徑等。
問完了夏德勝,楊承應又親自去了大遼河岸邊檢視,這才放心的離開。
這個牧場還比較小,屬於試驗品。等經驗豐富一點,就可以建設官營大牧場。
下一站是團練營。
團練營,也就是新兵營。
凡是年齡達到的青年,都要到當地的兵衙體檢。
體檢合格的,才能被送到團練營。
由於軍隊待遇好,退下來後,又可以進入當地官府任職,所以普遍參軍熱情高。
自義務兵役制文告頒佈到現在,每年接受體檢的青年,成幾何倍數增加。
也導致不得不提高體檢標準。
遼東鎮共有三座新兵營和一座水師新兵營。
三座新兵營,分別位於寧遠,北寧府和蓋州。
水師新兵營在大長山島。
蓋州團練營副總兵,是楊承應的老部下——樊信。
樊信本來是蓋州的監軍,但因為吳襄已經轉職,他也就沒有監軍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