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登州之亂的訊息傳來時,楊承應已經回到廣寧。
正和吳三桂、胡有升,祖可法,巴哈納一起視察近衛師。
近衛師的前身是親軍營和銳健營,也就是四人訓練的軍隊。
一個追隨在楊承應身側,一個遠在鹿島。
根據楊承應“精兵簡政、要打大仗”的原則,他們早在年初就合併在一起,並把新兵營訓練出來的新兵也納入軍中。
吳三桂任師長,胡有升任副師長,祖可法任監軍,覺羅巴哈納任總參謀長。
近衛師下轄三個步兵團,一個輜重團,還有直屬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教導營、特務營、通訊營和參謀部、軍醫處等,全師共計一萬兩千人。
沒有配備鳥銃或燧發槍,而是一件威力更大的火炮。
配備給了各團各營的火力連或火力排。
那就是迫擊炮的前身——臼炮。
銅製,長六十九厘米,口徑二十二厘米,重五百六十斤,前粗後細像一口仰著的大鐘,用四個輪子的木製炮車承載,發射的是實心彈。
這種火炮由孫元化和湯若望聯合研製,用的是左應選監督得到的銅礦。
雞冠山下,寬闊的近衛師駐地。
楊承應率近衛師諸將站在最東端點將臺上,用望遠鏡注視著步兵團與騎兵營、炮兵營的演練。
“到底是新兵太多,導致對陣法演練不算熟練,慢了一些。”
楊承應看出門道,對吳三桂等人說道:“大戰在即,我們必須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訓練。”
吳三桂抱拳道:“大帥的話,我等記住了,一定會加倍的用心訓練,絕對在開戰前,把各種陣型演練熟悉。”
巴哈納則有些出神,一想到要和親族兵戎相見,心裡多少有些放不開。
“覺羅將軍,對情報蒐集和反蒐集的人員培訓要抓緊。”
楊承應裝作沒看見,很正常的交代他。
“是,屬下記住了。”
巴哈納微微點頭。
參謀部下設情報蒐集科,戰前規劃科等,直接領導全師的情報蒐集整理等工作,是近衛師的眼睛。
這樣一份重責大任,交給他這樣一個出身覺羅氏的女真人,是莫大的信任。
巴哈納心中也明白,楊帥賞罰分明,一諾千金,只要自己工作賣力,是不會傷害到自己家人的。
想通了這個關節,他心裡的負擔降低了不少。
“除了正常的行軍,還有遇到突發情況的演練都要有。”楊承應叮囑道,“這是一支來自不同地域,生活習慣不同計程車兵。”
“對於火器的演練還要請大帥幫忙,調一些士兵前來教練。”
吳三桂想了一下,請求道。
“我會讓女兵營來,給你們當教官。”
楊承應點點頭:“她們已經熟練掌握各種火器和火炮,絕對是一個好教官。”
“那可太好了!”
吳三桂高興的笑了。
這支女兵營非常的勤奮,又酷愛讀書,幾乎成了各軍訓練火器的教官。
一些起初不服她們計程車兵,在她們精湛的射擊技巧下,也不得不佩服。
還有一點,這些女兵大部分陸續嫁了人。
她們嫁的物件,都是其他營士兵,不看僧面看佛面,誰還為難家屬不成。
這時候,五名烽火驛兵騎著快馬趕到。
驛兵越多說明情報越重要。
到後,驛兵下馬把木筒的信件取出,交給迎他們的祖澤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