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隊隊女兵端著燧發槍,在鼓點的配合下,邁著整齊的步伐出現,湯若望和阿爾瓦雷斯徹底的震驚了。
“我聽說法國王室很不待見燧發槍,就因為燧發槍有諸多弊端,大帥為什麼還要訓練這麼一支火槍隊。”
湯若望不解地問道。
“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必然伴隨著不確定。”
楊承應笑道:“如果因為不確定而放棄進步的機會,實在可惜。”
“大帥說的太對了,難怪會有這麼龐大的火炮部隊。”
湯若望非常欣賞地說:“您放心,我會幫您鑄造有輪子的大炮。”
“如此有勞了。”楊承應高興地說。
對於西方,要提防也要合作。只有學會在衝突中處理事情,才能培養出成熟的外交和處理危機的手段。
越是害怕越會落後。
有了湯若望,楊承應相信自己的火炮會更上一個臺階。
至於後面一系列問題,一步步解決就好。
晚上,楊承應在公主房裡休息。
公主提起一件令楊承應感到意外的事。
“我同意湯先生建教堂,完全是因為傳教士是西方唯一的讀書人,掌握了最先進的科學技術。”
楊承應躺在床上,看著公主映在梳妝鏡裡的臉道。
公主坐在梳妝檯前,在春桃和春娥的伺候下,取下頭上繁多的首飾。
“可這樣百姓會說你‘媚外’,對你的威信有損。”公主擔憂道。
“那要看我怎麼處理那些違法的傳教士,到時候我不會手軟。”
楊承應滿不在乎地說道。
“朝廷呢?滿朝公卿會怎麼看你!”
“只要他們願意上前線殺敵,我就聽他們的。倘若他們辦不到,最好閉嘴。”
“這倒有幾分道理。”
朱徽嫻也非常厭惡朝中部分公卿,每天只會誇誇其談,真要靠他們的時候,一個比一個慫。
這些年,她跟著楊承應一起生活,看到了很多底層生活,愈發覺得皇族有些做法非常的不對。
只是她人微言輕,沒有開口罷了。
“那,崔呈秀之事怎麼說?”
朱徽嫻起身,朝床走了過來。
“給太多的錢,讓我不好意思不收他。”楊承應輕描淡寫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