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府,正堂。
在鎮虜城的諸將走進來,抱拳行禮。
楊承應起身還禮。
等他坐下,諸將依次坐了,立刻七嘴八舌的問安。
有問身體狀況,有問飲食起居,有問心情如何。
楊承應笑著一一回答。
正堂內,好不熱鬧。
此時,親衛大踏步進來:“大帥,孫經略的使者到了。”
“請他進來。”楊承應抬手道。
親衛退下,片刻後,領著使者進來。
堂內此刻一片安靜。
使者躬身行禮:“聽聞楊總兵被陛下赦免,孫經略特派遣小人前來道喜。”
楊承應也起身,略微還禮:“如果沒有孫經略在陛下面前說情,我也不能這麼快被赦免。足下回去之後,請代我轉達謝意。”
“一定,一定。”
使者話鋒一轉:“孫經略派小人到此,還有一件大事。”
楊承應笑道:“不用說,我已知道,正準備和麾下眾將商議此事。”
“如此甚好。”
使者面色一喜,“建虜大貝勒代善調集重兵,全力攻打十三山義軍。蓋州守將劉興祚被調走,蓋州此時空虛,請總兵務必襲擾,將劉興祚及其麾下漢軍騙回。”
楊承應點了點頭,說道:“請上覆孫經略,我一定照辦。”
“既如此,小人要回去覆命,告辭。”
“告辭。”
楊承應讓吳三桂代他送使者到門口。
等他們走出正堂,楊承應坐下。
“看樣子遼西局勢危如累卵,已經不容我們片刻遲疑。”
楊承應說明了利害,對眾將道:“出兵刻不容緩,眾將聽令!”
諸將起身:“謹聽大帥號令。”
“孫元化、尚可喜、孔有德、黃龍、張存仁。”
楊承應每念一個名字,對應的將領應一聲“在”,並且出列。
“以上諸將率本部兵馬隨我出征,每人帶一百二十人。尚可喜通知女兵和女醫護兵隨軍行動。”
楊承應把令箭發給他們後,朗聲道:“明後兩天放假,第三天到位,第四天率軍出征。”
五人領了出兵令箭,抱拳行禮,轉身離開。
孫元化帶的是炮兵,因為彭簪古要留下來守城,火炮部隊那可是守城主力。
因此負責帶炮兵的是當過教官的孫元化,麾下一門鐵製天佑滅虜炮,四門銅製紅夷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