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翼的來頭可不小,他是朝|鮮恭定王李芳遠第四個兒子益寧君李袳的後人。
因壬辰倭亂中的功績,封完平府院君,官至領議政。
不過,後來因為得罪了光海君,被罷官流放江原道洪川郡,後釋放。
按照朝|鮮的政治光譜,他應該屬於“南人黨”的領袖,與李爾瞻的“大北派”關係極差。
這樣一位重量級人物突然造訪,絕非小事。
在沒搞清楚對方來意之前,楊承應決定裝糊塗。
“不知道閣下的‘志同道合’從何說起?”
楊承應親自為對方倒酒,態度溫和。
李元翼先欠身相謝,接著笑道:“都為消滅建奴而來,怎麼不算志同道合!”
口氣倒是不小!
楊承應笑道:“貴國已經為我提供了這麼多便利,我已經感激涕零,不需要再提供幫助。”
“那……楊總兵撤完百姓,還有別的計劃嗎?”
李元翼試探性地問道。
楊承應一聽,心說大的來了,便說:“自然是回到金州鎮,安置妥帖這些百姓。”
“哦。”李元翼明顯鬆了一口氣。
“還請上覆貴國大王,楊某感激他這次相助,如有需要,我麾下甲兵,願意相助。”
楊承應故作不知情,故意說道。
噔噔咚!
李元翼心頭一驚,他聽出楊承應的言下之意,隨時可以率軍前來勤王。
對於這支明軍的戰鬥力,李元翼是如雷貫耳。
自到了朝|鮮境內秋毫無犯,軍紀極嚴。還在龍川打了一仗,把後金打得屁滾尿流。
從龍川當地百姓得知,明軍裝備了一種火炮,威力極大。每放一炮,就像打雷一樣。
這樣的明軍如果支援“大北派”,對於李元翼他們極為不利。
而今聽到楊承應的保證,李元翼自然嚇了一跳。
不行!必須說服楊承應中立,至少不幫助“大北派”那幫人。
李元翼在心裡盤算的時候,楊承應也在盤算自己的利益。
他看到李元翼遠道而來,又說這些話,已經明白了對方真正的企圖,所以說了那番話,目的當然是自抬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