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熱的六月,局勢是紛亂的。
以薛國用、王化貞為首的部分大臣,力主以攻為守,收復瀋陽。
而以六月入朝的熊廷弼為代表,提出以守為攻,繼續沿用袁應泰守備遼陽的戰略。
努爾哈赤則在遼陽失利後,仍然選擇遷都瀋陽,對遼陽可謂是虎視眈眈。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天啟元年,六月十三日。
楊承應回到金州。
當日下午,他就召集了羅三傑、寧完我和蘇小敬,商議下一步的行動。
寧完我分析道:“再過些日子,遼陽城裡的數萬明軍都被王化貞掌握。就算熊廷弼出任遼東經略,也無能為力。到那時一場大戰在所難免,遼陽朝不保夕。”
楊承應接過話茬,說道:“所以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必須在這之前做足準備。”
“大人的意思是……”
“第一件事,當然是擴充軍備。我打算,把金州城裡的兵馬都集合起來,採用剿撫並用的策略,掃清金州境內的山賊,擴充我們的人力物力。”
“這辦法可行。但是必須小心,山賊是本地人,熟悉地形。”
“嗯。”
楊承應當然知道剿匪之前,應該做好一切準備。
然而,當他了解到士卒們的精神狀況時,整個人都傻了。
經過很長時間的武備廢弛,金州衛麾下士兵已經形同乞丐。
身上沒有像樣的鎧甲,手裡沒有像樣的兵器。
前面發放的米糧,只起到鼓舞士氣的作用。
但!不能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殺!”
“殺……”
“你們沒吃飯啊?跟我喊,殺!”
教官喝道。
“殺……”
士兵們還是有氣無力。
氣得教官舉起鞭子,就要打他們。
卻發現自己的手腕被人抓住,打不下來。
他惱怒的扭頭一看,抓住他手的人居然是楊承應,再大的氣也瞬間散了。
前一世作為軍校高材生的楊承應,是看不慣這種沒有一點精氣神計程車卒,但是不會因此鞭打士卒。
楊承應鬆開手,下令道:“就這樣吧,讓大夥兒回營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