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啊。”
“欸,你們說,會不會是宮家犯了什麼錯,陛下龍顏大怒,然後才削的兵權?”
“不至於吧,要是宮家犯了什麼錯,陛下直接昭告天下便是了。”
“但要是這個錯不能說出來呢?”
“怎麼會有陛下不能說出來的錯?”
“你傻啊,最近朝廷那麼動盪,都是為了什麼?”
“你說的是……陳王!”
此言一出,有人忙捂住了說話之人的嘴,
“這你們也敢說,這可是謀逆的大罪!”
“可是確實是有這個可能啊。”
“陛下看在宮家過往立下的汗馬功勞,不忍心趕盡殺絕,這才削權,將這件事掩蓋下來也說不定啊。”
“這麼說,倒真是有這可能。”
“這麼說來,倒算是通了。宮家勾結了那位,陛下仁慈,不忍宮家受流言中傷,所以才這般將這件事情壓下來,只是,這小懲大誡是絕對少不了的,所以才削了兵權。”
“這麼說,宮家是因為犯了錯才被削權。”
“難不成你還能想到什麼旁的原因嗎?”
“確實是,如今朝廷裡的所有動盪,哪件不與陳王有關?宮家只怕是不能倖免。”
“我看可不一定,你們難道都不記得宮家這些年立下的汗馬功勞了嗎,這般忠心耿耿的宮家,怎麼可能謀逆,我相信宮將軍。”
“可是事實就擺在眼前,除了陳王謀逆一事,還有什麼事情能讓陛下對宮家做出如此決判?”
“怎麼也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削去兵權吧,這總得有個原因吧。”
“我也贊成,朝堂動盪哪有無緣無故的?而近日裡朝堂有的動盪,也就唯有陳王謀逆一案。依我說,宮家必定與陳王謀逆一事脫不了干係。”
之前那個反駁眾人的人聽眾人如此反駁,也沒有絲毫要信的意思,又辯解道,
“可宮家為國為民在外征戰百年,自開朝以來便是大周的守護神,怎麼對大週會倒戈相向?”
這一次,有人終於敢附和,
“其實……我也是這麼想的,宮家待大周,待大周百姓不薄,要是真的要謀反的話,何必拖延數百年,待如今大周根基穩固才謀逆,這不是送上門去嗎?”
“我也覺得是,宮家要是真的謀逆,陛下是絕對不會放過宮家的,怎麼還能像如今一般平安無事。”
有人反駁道,
“也許就是看了這大周盛世,才起了歹心,畢竟如今的宮家不是數百年前的宮家,你怎能保證現在宮家的人就沒有歹心?”
“可是,可是要是真有歹心,怎麼可能這般輕輕揭過?”
“自然是陛下隆恩,知宮家這些年確實為大周立下汗馬功勞,所以網開一面,只奪取兵權,叫宮家不能再有任何動作。”
一個青衣書生怒斥道,
“你們怎能這般汙衊宮家,難道都不記得宮家的恩情了嗎,連年匈奴進犯我大周,是誰帶兵剿滅匈奴,又是誰抵禦西青,守住我大周國土,要不是宮家,如今你我還能在這好好地說話嗎?”
“欸,你這話就不對了,我們就是就事論事,這以前是好人,並不代表現在也是好人,財帛權勢動人心,久了難保有異心啊。”
“我呸,你們就是妖言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