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眾人聽到孫慎提出請出聖祇來對付聖鬼,一時間都沉默了。
不是他們不想這麼幹,實在是因為沒把握。
史書上記載,聖祇的法力的確很強大,可畢竟八千年沒有使用了,到底是不是真的那麼強大,誰也沒底。
再說,即便聖祇真的像史書中說的那麼強大,可那所謂聖鬼,是不是更強?
聖祇真的能鎮壓聖鬼麼?
衍聖公孔胤首先說道:「聖祇乃正道寶相,浩然正大,群邪莫不辟易。那所謂聖鬼法力再大,也絕非堂皇正道,必為魔道!」
「既是魔道,聖祇必然能鎮壓!」
「只是…只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安知那聖鬼沒有陰謀
詭計針對聖祇?」
「是以孔某認為,聖祇可請,但絕不輕請。」
「若那聖鬼尊奉名教,不做傷害天下道統之事,不讓百姓迷信矇昧,則我們不用勞煩神祇,相安無事,也是那聖鬼之福。」
儒修掌握話語權,抨擊異類最喜歡說的話就是「迷信」。
總之不信他們而信別的,就是迷信、矇昧。很多華夏上古風俗,都被他們以迷信之名「移風易俗」的滅了。
周體仁想了想,緩緩說道:「茲事體大,不可冒險而為。」
「請出聖祇鎮壓所謂聖鬼,一旦敗了,我名教不但再無底蘊,還和對方不死不休,風險太大。」
劉國觀點頭:「首輔之言老成謀國,吾深以為然。請出聖祇鎮壓,事關重大,萬一有個閃失,名教危矣,天下危矣。」
一句「天下危矣」,似乎他們是天下衛士,而洛寧是危害天下之人。
曹教方也道:「雖說邪不勝正,可自古大事多曲折,我等萬不可因大義在手,就馬失前蹄。」
「以我看,應該內外三步走。」
「
「
「
周體仁點頭道:「嗯,曹兄所言可稱穩妥之計,不失為上策。那就這麼辦吧。」
「老夫和衍聖公親自率人去聖廟,隨時請出聖祇佈置大陣。至於入宮代表……」
他看著文昌伯張韜,「文昌伯,你是聖賢后裔,儒道名臣,足可代表我等之心。而且,你和那聖鬼也有交情,就辛苦你一趟,入宮拜見吧。」
他不怕文昌伯告密。
因為在他看來,文昌伯是世襲罔替的儒道貴胄,天生就是儒道最簡單的衛道士。
衍聖公、文昌伯這些人,本來就是名教道統最大的受益人。
功名富貴、家族興衰之所繫,哪怕張韜和洛寧有些私交,也絕對不會為了這點私交,就罔顧名教道統、儒教尊嚴!
所以,文昌伯必然是自己人。
反而因為和洛寧有些交情,是最好的代表人選。
不光周體仁這麼想,劉國觀等人也這麼想。
要說文昌伯為了私交就背叛儒道集團,自絕於家族,自絕於祖宗,那簡直是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