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凌瑀行至百丈的時候,發現洞中逐漸變得寬闊了起來。
兩側的燭火隨著凌瑀疾行席捲起的微風而左右搖曳,但卻並未熄滅。頑強得就像是春日的小草,歷經風雨而不敗。
當凌瑀走了約有半個時辰之後,突然聽到前方傳來了陣陣水流之聲。那道水流聲宛若有彎彎清泉自高空流淌而下,落入了小池中一般。清脆的響聲十分悅耳,滌盪著凌瑀的心靈。
聽到清泉脆響之後,凌瑀精神一震,他知道,自己應該快到盡頭了。想到此處,凌瑀越發的振奮,沿通道朝前方疾行而去。
又過了大約一盞茶的時間,凌瑀終於來到了清泉入耳的源頭。那裡果然就是通道的盡頭,清涼之氣讓凌瑀無比愜意。
在通道的盡頭,是一方空曠的山洞。這裡高約十丈左右,三十丈見方。當凌瑀興奮的大吼時,聲音迴盪在洞中,彷彿有另外一個凌瑀在對他回應一般。
山洞的頂部不像被人工開鑿出來的,倒更像是天然形成的棚頂。因為在山洞頂部,並沒有刀斧開鑿的痕跡。那裡的石壁很光滑,如同被水流沖刷萬載,洗去了所有的稜角似的。
在山洞的頂部,懸掛著十七顆足有木桶口大小的巨大石頭。那些石頭散發著白色的光芒,雖然不是夜明珠,但看起來也應該是華夏的某種可以自行發光的奇石。
因為有了十七顆巨石的照耀,洞中亮如白晝,萬物分明。
而在最中心的那顆巨石中,流淌出的足有水桶口粗細的水流傾瀉而下,落入了山洞正中心的小池中。
那座小池呈八卦形,自穹頂落下的水流正好澆灌在小池的正中心,蕩起的水花向四周濺射,發出清脆的響聲。
在小池的旁邊,栽種著許多花草。那些花草爭奇鬥豔,雖然沒有被陽光普照,但是卻也十分嬌嫩。而凌瑀則一眼便看出,那些花草並非尋常的植物,而是十萬年,甚至百萬年的靈草寶藥。
這些靈草散發的馥郁香氣彷彿都化成了濃霧,籠罩在花草的根部和葉片附近,滋養著尚未枯死的靈草。
山洞四周的牆壁沒有人工開鑿的痕跡,或者說,它們也許曾經被人開墾,後來又被仔細的修繕過。
在四周的牆壁上,刻畫著八幅巨大的石刻。石刻上的人物栩栩如生,山川草木鐘靈毓秀,宛若活物。想來,當年雕刻石壁的人定是一位丹青妙手,才可以將石刻雕畫得如此傳神。
凌瑀先散出神識向四周感應了一圈,當確定這裡的確沒有佈下禁制的時候,他才邁開腳步,朝著右側的第一幅石刻望去。
第一幅石刻描繪的場景很複雜,因為上面出現了很多的生靈,他們有人族,有鬼族,有妖族,甚至……還有魔族。
而且,第一幅石刻上描繪的山川地貌讓凌瑀感覺有些熟悉,但一時之間又想不起到底是何地。
凌瑀雙目微閉,在腦海中仔細過著曾經見過的場景,希望可以找到與石刻對應的地方。
大約過了一刻鐘的時間,凌瑀猛然睜開了雙眼。他再次望向第一幅石刻,眼中浮現出震驚的神色。因為他已經猜到,第一幅石刻所描繪的地方,正是今世的玄妙庵。
因為這幅石刻所表現的年代十分久遠,而在時光變遷之下,今時今日的玄妙庵又與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凌瑀才在看到石刻時感覺熟悉,卻又想不起在哪裡見過了。
石刻上的那些生靈圍聚在一道巨大的天門外,他們彼此對望,好像在商議著什麼似的。
而當凌瑀的視線望向其中的一名人族女子時,眼中滿是不可思議。他已經猜到了那名人族女子的身份,因為在不久之前,他還曾在玄妙庵的大殿中見過這名女子。或者準確地說,他是見過那名女子的雕像。
因為這名女子,正是玄妙庵的創派始祖,紫林大帝!
想到此處,凌瑀終於明白了第一幅石刻所描繪的時期。那段日子,竟然是發生在無盡歲月前,玄妙庵的初始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