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的計劃不少,實施起來,也不算是容易。
蕭念織先去實驗外場,研究了兩天甘藍。
發現已經很大了,可以收了,再養下去,大機率要爆花了。
蕭念織一聲:可以了。
然後,整個上林苑的小吏,雜工就動了起來。
除了蕭念織圈定的一片,特定留種區域,其他地方的甘藍,自然都是需要收起來的。
菜品的畝產量也需要計算。
畢竟還需要看看產量怎麼樣?
這一點,更多的還是考慮著民生。
因為如果產量感人的話,那麼推廣的時候,也不必太賣力。
畢竟,畝產低,對於百姓來說,更多的時候,就像是浪費地一樣。
能不種還是不種吧。
現代的時候,甘藍的畝產量還算是不錯,種植的人很多,所以市場上的價格並不高。
現代的時候,因為各種土壤溫度之類的影響,所以畝產量一般在3000到4000斤的樣子。
個別地區,種植條件不佳的話,可能只有2000多斤的樣子。
但是總體來說,其實產量還是極不錯的。
而且,它只是個蔬菜,種植的週期並不長。
吃起來口感也還可以,所以整體的種植性,還是不錯的。
如今他們精心伺候的,肯定是要比之後大面積,野蠻式的種植,產量要高很多。
不過,因為肥料,還有種源之類的影響,估計最後的產量,應該沒有現代時候的那麼驚人。
蕭念織心中早有預料。
但是最後產量出來的時候,還是稍稍有些落差。.qgν.
勉強夠五石。
按現代單位來算,就是勉強到六百斤。
大家覺得挺好,但是蕭念織有現代的資料做對比,落差還是有一些的。
糧食和蔬菜不同,按理說不應該差這麼多啊?
而且,剛才看了看形態還有口感,總覺得也比不過現代的時候。
所以,物種進化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還需要再努力啊!
他們上林苑,乾的不就是這種工作嗎?
這麼一想,蕭念織又充滿了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