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十四年。
我叫夏繁星。
這裡是冶心宗,或者用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屠豕宗。此名曾沿用近千年,名聲赫赫。奈何師重祖那一輩偏偏看這個名字很不爽,認為缺少意蘊,以淨土冶心之意,改名為冶心宗。
烈日當空,最近冶心宗內非常騷亂。六代弟子誕生時間不長,所以我凝氣圓滿的境界,在眾弟子中也有排名第八。近來聽宗門長輩說大唐政局非常不對頭。那個大名鼎鼎的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來請心和師伯出山,為他轄地一處新靈脈舉行祭天大典,祭天陣與我宗護宗大陣形成某種呼應。
這話說的就很明顯是藉口了,范陽那一帶離我們雲貴地帶不知有多遠。而且我們冶心地處劍南道邊境,宗門宗址距離西方的南詔並不算遠,安祿山這般前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是去鄰國幹什麼事情呢。他既然不打算避嫌,這樣的話,如果不是什麼有爭議的事,那節度使又何必遠道而來?在自己那塊地方找人做法就行了啊。雖然我們宗門隱居已久,對大唐政事瞭解不多,但自古祭天多為戰事,普通靈脈落成也不需要行此大禮。若僅僅以此做藉口,安祿山欲挑起戰端這事估計得要坐實了。而且根據這幾天來挑事的修士口中的說法,節度使似乎真是要挑起一場王朝內亂啊。
一記在普通不過的化形術,凝聚著半步築基的靈力砸出,那自以為隱藏得很好的散修直接被擊昏過去,連這止玄峰山腳都走不上一步,就被幾個師弟抬回去審問了。真不知道這些人腦子是怎麼想的,若是其他宗門派人來搞事還會做些準備,可這幾天來連一小隊散修都敢來山上鬧事講理了,現在居然還有這種凝氣初期的傻子過來送死,真當我宗無人了嗎?
半個來月幾乎每天都有不速之客為了安祿山這件事接踵而至。我也不知宗門為何會答應去幫安祿山幹這種俗事,並讓我們成為唐王朝六十四大宗門眾矢之的。但宗門長輩們意見卻出奇一致,沒有人表現出來有什麼異議。應該是安祿山許給了我們什麼天大的好處吧?
而且那些前來挑事的,有些確實是實力強橫。我宗歷史是最為悠久的八大宗門之一,但千年前開始衰落,到現在,實力恐怕在一流宗門裡也是最後幾位了。大概十天前,有一箇中期元嬰的散修上門滋事,態度極其囂張,招招都衝著咱們護宗大陣陣眼打,一副要把護宗大陣打爛的架勢。多虧了那宗門最後一位師重祖血真真人以病軀扛之,才未造成大傷亡,將他趕走。
自從那安祿山上宗門求祭後,二師伯,也就是現任宗主立刻下令開啟了護宗大陣,宗內十二座靈山都是一處陣腳,守護著內宗。每一座靈山都派了很多人去把守,各處陣源的符文佈置都在山頂。由四代弟子中六位在宗內的仙師,都是元嬰大能,一人鎮守兩處陣源。從山頂到山腳守候著的人修為也逐漸降低,我位於六代弟子座次第八,卻只有資格守山腳。還特意安排兩個六代弟子,修為都位列前二十四名,再加上一位築基師叔陪同才能守一座山腳。可見宗主對宗門大陣的防禦有多麼重視和用心。
然而我宗的護宗大陣也是一處上古奇陣,名為淬星大陣,其名可以說是響徹江湖。原是上古立宗始祖七絕散人佈置的。宗主大人之所以會將我們這些修為不高的六代弟子也送去守山,主要是因為人手不太夠了。但就算來敵修為再高,這段時間也不敢在宗門內殺人。
江湖上流傳的很廣的,護宗大陣全開時,若是在屠豕宗內殺了人的話,就會像在外界殺凡人一般,立刻會招致天道的五衰之罰。只要還在屠豕宗內,只要還不是地仙及以上的仙級修為,必將全身道行衰弱,只能等死。
所以只要不是抱著必死決心的,最多也只敢傷人,絕不敢殺人。故而我們這些小輩只要縮在大陣下,基本上是沒有危險的。
在此之前我們宗門隱居已久,大部分弟子對凡事俗務都不甚瞭解。對這唐王朝的印象,也不過是武后奪權,酷吏橫行,玄宗復朝,開元盛世罷了。直到這事出了,大家才爭著去了解唐王朝政事。這越瞭解,我是越覺得亂世要來臨了。最近常年在外遊歷的幾位師叔師伯,這次也大多返回宗門,可見事態嚴重了。
和我一起鎮守這止玄峰山腳的六代弟子,是我的一位師姐,名叫金茹。不過修為比我差了很多,在六代弟子二十四人中排到了二十三,僅僅比只有十六歲的小師妹要高一位。面容生得溫婉清秀,性格也最是溫和,逮到上來鬧事的她從來不會出手太重。而我平時在宗內活潑開朗,又好交友,六代百來位正式弟子見了我都有句師兄掛在嘴邊。
今天除了解決剛才那個凝氣傻子外,倒甚是清閒。這山腳下是荒草一片,我感覺無聊得很,便隨便和師姐搭著話:“師姐啊,你說這些來鬧事的怎麼一點都不知道害怕的?現在是凝氣的都敢來鬧事了。是不是宗門平時放回去的太多了啊?就該殺幾個雞來儆猴!”
“唉,夏師弟,這些來鬧事的很多都是散修,在我們修真界裡很難站住腳跟,無非也就是想混點好處才來鋌而走險的。如今世道要亂了,這些人背後站著的肯定是安祿山的死敵,勢力應該也很強大,要不然怎麼調得動這麼多散修...”金茹說著,神色暗淡下來,“好像咱們和宗門都被拖進了一個很大的局裡...整天要提心吊膽和別人鬥。平平淡淡修煉的日子不好嗎...”
“安...祿山...”我靠在荒草地上,目光無神地停在那位正在巡察的五代旁系師叔身上。一個多月前,這個節度使從京城回范陽後,竟隻身連夜趕了七天車馬來到雲貴,易容成一個樵夫,最終被我宗巡衛發現,才得以入宗求祭。而安祿山這人竟也是很有本事,居然能說動宗主和四師伯,讓修習星宿海門派的心和師伯出山。而四師伯性格就像這金茹師姐一樣,也算是人如其名罷,脾氣是出了名的溫和。不過星宿海法門講究出世修煉,這般插手凡事俗務對道心其實是有很大影響的。
我聽師尊心衡道人說,我宗上古以來就修習七殺門派,修煉七殺星氣,近星宿,惡天機,斥天陰。宗內弟子凡是築基之後,都可以選擇去修習七殺門派的法門。只是此法甚為艱深,是上古仙界正宗道統一脈相傳下來的,沒有任何分支。七殺星氣的修煉更加困難,一個不慎便是走火入魔,萬劫不復。所以宗門內自三代弟子輩後也發展出了相對容易修煉的星宿海法門。
兩種門派法源根基並無衝突,只是在修煉上差別很大——七殺脈重功德與機緣,像五師伯心茫道人,是在江湖上聲名鼎立的“斬冥槍”。他修習七殺星氣已經臻至靈星二宮一氣融合的境界,靈宮修為也有中期元嬰。自他元嬰破劫之後,便幾乎很少待在宗內,在外行俠仗義,積累功德,不傷凡人,但除妖魔。
當時正值十六國時期,烽火連天,淝水大戰後亡魂四起,兩年後前秦帝君苻堅含恨而死,亡魂化妖,與這些亡靈佔據淝水,興風作浪。五師伯單槍匹馬出宗,與幾位俠士並肩惡戰淝水眾鬼二百餘日,將其俱斬於槍下,聲名大振,遂得這一美稱。他個人的功德因此飛進,修為也隨之快速提高,這便是七殺法門的特殊之處,也是我對它最喜歡的一點了。
而星宿海一脈法門則不太重視這些功德,從中得到的收益也不大。它以天道理法為核心,融合老莊道學以及更早的黃帝道學為骨架,同樣以煉氣為主,但講究齊物逍遙。動輒閉關數年,修為始有精進。相比之下修行的速度似乎遠不如七殺星脈,往往五師伯出去斬了一山的惡妖,四師伯才閉了半個關。
但星宿海法門相容性是最強的,修煉也更為紮實,不似七殺脈那麼需要機緣巧合,七殺一脈為了功德,指不定哪天把自己命也賠進去了。正因如此,安祿山才來指名道姓要心和師伯出山。因為她在修習星宿海法門的同時對天機一脈也有不淺的理解學習,並且能很好地相容。這兩派對祭天都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天機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