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北宮。
從郭太后宮中回到書房後,又處理了一些軍國之事,天色就已漸漸晚了。
曹睿開口問道:“崇文觀那邊準備的怎麼樣了?可不要出了差錯。”
孫資拱手答道:“陛下,今日下午之時,高堂博士已經遣人來彙報過了,一切都已準備就緒,就等明日陛下親至了。”
曹睿從桌案後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而且略微打了個哈欠。
“孫中書且回吧,朕也要回後宮中歇息去了。”曹睿略帶倦意的說道:“自打南征返回洛陽之後,毛嬪勸朕、太后也在勸朕,說不能這般熬夜了。”
孫資笑著說道:“國事雖然重要,但陛下的身體卻也是一等一的要事。”
曹睿微微頷首,快走到門口的時候轉頭問道:“孫中書與吳質相熟嗎?”
“臣也是對吳質之事略微有所耳聞。”孫資拱手。
“耳聞也好。”曹睿問道:“若你評價吳質的話,吳質此番被朕調回洛陽,他會有怨言嗎?聽說今天上午吳質就到了,朕也沒來得及見他。”
孫資謹慎的說道:“吳質乃先帝之友……”
“朕知道。”曹睿打斷了孫資的話:“他是先帝之友,朕看在先帝的情份上,不是也賞了他比九卿的光祿大夫嗎?”
“孫中書但言無妨。”
孫資答道:“吳質此人雖然對先帝有功,但素來依仗寵信、將其他大臣不放在眼裡。”
曹睿點了點頭,示意孫資繼續說。吳質狂妄的性格,曹睿還是知曉的。當年洛陽的宴會之上,吳質曾經當場和曹真對罵起來,而且事後也無事發生。
孫資繼續說道:“當今的大鴻臚崔林,昔年擔任幽州刺史之時、因為不阿諛吳質而被吳質彈劾、被降為了河間太守。”
“有這等事?先帝也不管嗎?”曹睿皺起眉頭。
孫資抬頭看了眼皇帝,隨即拱了拱手,沒有說話。
曹睿心中已經明白了。
先帝曹丕對吳質的縱容態度,才是讓吳質作威作福的源頭。
不過黃初一朝的事情,曹睿已經沒打算再翻舊賬。奪了吳質的河北都督,將他調到洛陽的崇文觀,想必吳質自己也會有些許醒悟吧。
且觀後事了。
曹睿說道:“明天劉中書留在宮中,孫中書也一併隨朕一同去吧。”
“臣遵旨。”孫資行禮說道。
……
入夜,宮中仍然燈火通明。
曹睿在寢殿的躺椅上半倚著,手中拿著一卷《太平經》在讀著。
近日來,讀《太平經》以及瞭解當年的黃巾一事,成為了曹睿的一項娛樂活動。
在西閣和東閣的四位臣子之中,就屬董昭年齡最大。
當時曹睿曾經問董昭,當年黃巾軍的數百萬信眾們都相信張角的教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