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值夜著的參軍楊儀,意外的看到了一個熟悉、卻不應出現在此地的面孔。
“趙統?你如何深夜來了赤亭?”
趙統顯然已經疲憊至極,從懷中摸出一份趙雲的親筆軍報來,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魏軍從陰平而來,叩白水關。家父昨日得到信後已經率軍即刻向南援救去了。”
“魏軍?”楊儀霍然從席中站起:“陰平之處如何會有魏軍?有多少人?”
趙統一邊喘著氣,一邊說道:“白水都尉孟離稱,魏軍正是從陰平橋頭的方向而來。數量至少在萬騎以上!”
楊儀閉口不言,認真思量了半晌後,直勾勾的看向趙統:“你來赤亭大營時,可曾與別人說過此事?”
“沒有,絕對沒有。”趙統連連否認:“父親已經告知我了,我來大營後、也只見了楊參軍一人!”
“那就好。”楊儀板著臉說道:“你隨我來,一同去見丞相,勿要驚擾了旁人。”
“在下知曉了。”趙統點頭:“還請楊參軍引路。”
由於沒有諸葛亮命令,即使是楊儀、也不得在夜間進入帳內。在外低聲呼喚了片刻,得到諸葛亮的親自允許後,楊儀才帶著趙統進入帳內。
諸葛亮深夜見到趙統,如楊儀一般迅速警覺,張口發問了起來。
“丞相,我已問過了。”楊儀將趙雲親筆說書的軍報向前遞出:“魏軍一萬餘騎從陰平方向攻至白水關外,趙將軍昨日傍晚得知軍情、不及請示,先率八千步卒南下援救去了。”
“陰平,陰平,陰平……”
諸葛亮一邊看著趙雲軍報,一邊口中反覆念著‘陰平’二字。
就這樣坐在榻上、披著袍服,如老僧入定一般、閉目沉思了起來。
對於諸葛亮來說,並無需看什麼輿圖。蜀地的山川河流、城池關隘,全部細節都在諸葛亮心中。
時間一瞬一瞬的流走,楊儀趙統二人大氣都不敢喘,都站在不遠處、默默注視著閉眼思索中的丞相。
大約過了一炷香的時間,諸葛亮睜開了眼睛。
“威公,遣人去將向巨達、費文偉、魏文長、吳子遠、袁公逢、陳君則六人喚來!”諸葛亮吩咐道:“先叫魏文長、吳子遠,再叫袁公逢,後叫剩下三人!”
“以其同時到大帳為準,不得驚擾各營,秘密行事!”
楊儀拱手道:“屬下知曉了,這就去做。”
轉身走了兩步,快到帳門處、楊儀轉頭看向諸葛亮,又瞄了一眼趙統。
諸葛亮並未回應,而是揚了揚手指。楊儀會意,直接轉頭而去。
“伯成坐吧。”諸葛亮看了眼趙統:“深夜急速而來,就在帳中歇息一二。”
趙統此前隨其父趙雲見過多次諸葛亮,但沒有一次、是如此近距離只有兩個人的接觸。
但諸葛亮的言語威嚴而親和、又有種不容拒絕的感覺。趙統也只得拱手應下,坐在了席中。
“伯成,你父身體怎麼樣了?今日你來大營,可與別人論起過此事?”
“並未與旁人說過。”趙統連忙搖了搖頭:“家父說過、只能與丞相一人提及此事。方才見楊參軍,我都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