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邊,就在新文協會苦苦尋找新書毛病的時候,網上關於這本《大唐詩魔傳》的解讀早已經開始了。
先是劉穎教授整理出來了一篇《白居易的“十之最”》:
“最悽苦的詩:《賣炭翁》——‘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最傷感的詩:《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最纏綿的詩:《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最勵志的詩:《賦得古原草送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最清新的詩:《錢塘湖春行》——‘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
這篇文章裡不僅羅列了十首白居易的經典之作,還都各自給寫上了解析。
劉穎教授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古典詩詞研究大家,在古詩詞領域的名氣是很大的,她的這篇文章一經發布,便引來無數粉絲的圍觀。
“劉穎教授厲害啊!”
“總結的真到位!”
“我最喜歡這首《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確實是白居易最美好的詩啊!”
“我還是喜歡這首《長恨歌》,雖然典故是葉老師自己杜撰的,但這裡面的故事真是讓人扼腕嘆息。”
“我還沒看到《錢塘湖春行》呢,在第幾頁啊?”
“我看這書都要看懵了,但這會看這個詩單總結,突然感覺自己這書白看了啊!媽的,我怎麼一首都沒記得?”
“老哥,你看葉老師的書不寫筆記麼?”
“我都是一邊看一邊摘抄的……”
“行吧,你們厲害。”
不僅是劉穎教授,其他古典文學界的大拿們也都開始紛紛發力了。
李文正主席發了一篇《白居易文章解析》,文中詳細的賞析了《養竹記》、《與元九書》、《廬山草堂記》、《新樂府序》等文章。並且在末尾特意強調,雖然白居易詩作眾多,但也不能忽視他這些散文上的名篇。
馮家華教授則是寫了一篇《白居易人物分析》,他是側重的點是白居易這個人的人生經歷,以及所展現出的生活態度和人格品質。
這三位基本就代表了古典文學界的三個主流研究方向,有人研究詩詞,有人喜好文章,也有人注重本身以及挖掘主角的個人魅力。
業內各種專業的解析鑑賞層出不窮,各大學的知名教授、古文協會的著名學者,甚至就連作家協會的評論家們都沒閒著。
而這還僅僅是專業的文學從業者,像是網上那些主播的影片就更多了!而且,這些人的解說要比這些大教授、大學者的文章還要受歡迎!
畢竟,劉穎教授他們寫的太專業了,有點不接地氣,反而沒有這些主播的關注度高。
這些主播也是真下了大功夫了,他們不僅通讀了葉落的原著,甚至還把網上這些教授學者的文章讀了個七七八八。白天剪輯發影片,晚上直播開解說,文學界的直播圈子清一水的葉落白居易!這麼多年了,這圈子就沒像現在這麼統一過!
當然,《大唐詩魔傳》也不僅僅是這些人的盛宴,葉落的粉絲裡也是能人輩出。甚至,許多人就因為一條熱評,就能漲粉幾萬。
尤其是原本就在葉落粉絲圈裡小有名氣的“千里江山”,兩篇仿寫的《陋室銘》,已經讓他的關注人數從幾十漲到了三萬多!
這次,他又寫出了一條熱評:“他,號稱‘詩魔’,十六歲憑一首詩名動京城;他,寫詩力求通俗易懂,號稱‘老嫗能解’;他,憂國憂民,是葉唐系列中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是情痴,‘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他是摯友,‘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他更是一個矛盾綜合體,前半生鋒芒畢露,後半生寄情山水……他,就是‘長恨歌主’、‘江州司馬’、‘樂天居士’白居易!”
這條熱評的回評、點贊、轉發量甚至比一些大教授的文章都要多!
除了他之外,“水庫大草魚”也沒閒著,人家“千里江山”靠質量取勝,他是靠數量取勝。評論區裡到處都是他的評論,雖然每條評論最後必打一次廣告,但每條評論的前半段還真說的頭頭是道。尤其是他那獨特的開頭,上來就我表兄如何如何,也讓很多粉絲記住了他這位葉落的假表弟。
《大唐詩魔傳》的反響可謂極為熱烈,好評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