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因為陳景恪的原因,老朱還特意派人去打探過西方的情報。
但受限於資訊傳遞速度太慢,以及訊息來源過於不穩定,導致收集到的資訊零零散散。
他們對西方世界的認識是很模糊,很碎片化的。
包括陳景恪也是一樣。
他對前世的世界格局倒是有一點了解,對世界古代史就所知不多了。
也是聽了趙秩的講述,再加上前世道聽途說的瑣碎資訊,才有了一個籠統的瞭解。
即便如此,也足夠用了。
至少中亞、西亞以及歐洲一團亂麻,對大明來說,這是最樂於見到的局面。
等趙秩將沿途的大致情況介紹了一遍,朱元璋勉勵幾句就讓他離開了。
在離開前還給他下了一道旨意:“將沿途所見所聞編撰成書。”
趙秩自然是欣然領命,就算朱元璋不下這個命令,他也會這麼做的。
著書立傳對文人的吸引力可是太大了。
玄奘去天竺取經,回來編寫了《大唐西域記》,到現在還廣為流傳。
他趙秩走的地方更遠,見過的東西更多,編寫的遊記也不會差。
等他離開,朱元璋感慨的道:“外面的世界,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廣闊,還要精彩啊。”
朱標頷首道:“是啊,不過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危險和殘酷。”
“現在我總算理解,景恪為何有如此嚴重的危機感了。”
朱雄英雄心勃勃的道:“所以,我們不能等著別人打上門,而是主動走出去。”
“就算真的要打,也要讓戰火在敵人的土地上燃燒。”
朱元璋和朱標都不禁頷首。
但朱標卻提出了另一個難題:“世界太過廣闊,就算比較近的天竺,一來一回也要大半年。”
“我們要如何在當地維持統治?”
朱元璋笑道:“分封啊!將你的兄弟子孫分封過去,藉助他們和外面的人征戰。”
“大明只需要在背後給予他們支援就可以了。”
朱標一拍腦門,說道:“您看我,都糊塗了……只是,這麼做有些對不起他們啊。”
朱元璋說道:“你能這麼想咱很欣慰,看他們個人意願吧。”
“願意去外面打拼的,就讓他們去。”
“不願意吃苦受罪的,就在安全的地方隨便找塊地給他們,也算對得起他們了。”
朱標說道:“也好,大明周邊還有不少土地,足夠分給大家了。”
這時,朱元璋看向陳景恪,道:“你小子半天不說話了,可是有什麼想法?”
陳景恪表情凝重的道:“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陛下和殿下似乎都忽略了。”
朱元璋面色也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什麼問題?”
陳景恪說道:“宗教,西域和極西諸國都是宗教國家……”
“宗教具有極強的傳播性,如果我們無法應對這個問題,恐怕會被人滲透進來。”
“佛教東傳其實就是一次宗教入侵,後來華夏靠著自身的強大,反過來將它消化吸收。”
“可這種事情本身就極為的危險。”
“一個不好,我們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人心,就會再次四分五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