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草原馬正肥,是他們戰鬥力最強的時候。”
“且這是也速迭兒上位後第一次南下,勢必會戰鬥到底。”
“我們此時出關與其決戰,就算勝了也是慘勝,非智者所為。”
“最好的辦法是堅守,利用我們堅固的城防消耗他們的兵力。”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用不了多久他們計程車氣就會散了。”
“這次南下他出動了十餘萬大軍,人吃馬嚼的,需要消耗大量的糧草。”
“被劫掠走的那些財物,遠遠不夠彌補消耗。”
“只要我們守住,勝利就屬於我們。”
“等到明年開春,熬了一個冬季的草原人疲馬瘦,戰鬥力能降低一半。”
“且春季也是女人和母獸產崽的時期,最忌諱遷徙奔波,那才是最適合我們出擊的時候。”
徐達分析道。
他的這番話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草原人秋季南下劫掠,中原人在春季北伐,這是漢朝時期就總結出來的規律。
直到今日都還適用。
違反這個規律去作戰,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該做的事情。
陳景恪補充道:“我們和草原的戰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出勝負的,而是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沒必要為了出一口氣,就拿將士們的命往裡面填。”
“笑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贏家。”
朱元璋又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剛才不過是一時氣憤,被大家一勸就冷靜了下來。
然後下旨令北邊諸將嚴防死守,不可輕易出戰。
但與此同時,他又給朱棡和朱棣分別寫了一封信。
你們老子咱很生氣,明年開春必須狠狠的揍他們,要不然咱就不認你們這倆兒子。
本就對被動防守不滿的兄弟倆,接到信之後戰意直接拉滿。
然後派出更多的探子,去打聽蒙古的詳細資訊。
其實從夏季接到出征命令時開始,兩人就一直在收集蒙古的各種資訊,掌握對方的行蹤。
為來年北伐做準備。
畢竟中原北伐草原,最大的問題就是找不到人。
提前收集訊息,情況會好很多。
朱元璋自然不會如此放心將這麼大的事情,交給兩個年輕的兒子,還是派了老將到軍中坐鎮的。
朱棡因為久經殺場,擁有豐富的作戰經驗,就派了寧侯張溫和永平侯謝寧前來助陣。
永平侯謝寧是太原城的修築者,也是朱棡的岳父。
朱棣更加年輕,且未掛帥出征過,老朱就將在四川的傅有德抽調回來,派到他身邊當副帥。
至於為啥不讓徐達出馬。
原因很簡單,軍方第一人要坐鎮洛陽才行。
尤其是馬上就要發生皇位更替,更需要徐達坐鎮洛陽,以防萬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