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如何經略南洋,這也是陳景恪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南洋對中國有多重要,前世稍微瞭解一些國際形勢的人都能知道。
只可惜,那時候的南洋門戶被美帝掌控,我們只能花費更大代價,尋找別的備用通道。
這一世,這樣的事情絕對不能再重演。
大明提前百年佈局世界,別的地方且不去說,至少南洋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具體該如何實現這個計劃,就需要仔細考慮了。
參考前世的經驗,他制定了一套計劃。
佔領麻六甲海峽這個門戶,只是其中一步。
第二步就是在淡馬錫(新加坡)建立總督府,遷徙百姓定居,將這裡建成麻六甲的鎖頭。
還有一個地方陳景恪以為尤為重要。
別誤會,不是小琉球(臺灣),而是崖州(海南島)。
前世有人做過一個計算,以崖州為中心畫一個四千公里的圓。
這個範圍囊括了全球一半的人口,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它的西側就是中南半島。
所以,對大明來說,崖州的重要性有多大可想而知。
將這裡打造好,也是經略南洋的重要一環。
當然,並不是說小琉球不重要,只是相對來說打造崖州價效比更高。
接下來就是小琉球和呂宋……現在叫楚國。
再然後就是渤泥、爪哇等國,形成島鏈,徹底將南洋變成大明的後花園。
前世這些島鏈是美帝用來封鎖中國的,這一世島鏈是用來守護中國的。
陳景恪初步計劃,用五年將崖州和淡馬錫打造好。
再用五年將小琉球和楚國弄好,二十年完成島鏈計劃。
這個計劃他個人認為沒有什麼問題。
然後問題來了。
經略南洋,佔領並不難,難的是後續的治理和發展。
大明不可能再走土地農耕這條老路,否則佔據南洋也沒有任何意義。
當然了,土地和農業是一切的根本,這一點不會變。
可不能只依靠土地和農耕。
在南洋,大明必須要走一條新路。
這條新路子具體該如何走,陳景恪也不知道,只能用自己淺薄的見識去嘗試。
南洋麵積太大,島嶼太零碎,需要一根繩子將其聯絡起來。
如此才能形成一個整體。
大明抓住這根繩子,就能真正實現對南洋的控制。
什麼東西可以充當這根繩子?
靠土地和農業嗎?別鬧笑話了。
陳景恪能想到的,就只有工商業。
能不能建立一套穩定健康的商業秩序,決定著經略南洋的成敗。
這條路是否正確,他也不知道。
但現在除了硬著頭皮往前走,別無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