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一拍御案,大怒道:“都閉嘴,太孫就在江西,此事乃他親自上書……”
“他給咱說,除蟲之役一日不進入正軌,他就一日不還朝……”
將朱雄英的信拿出來,說道:“你們都看看,咱的乖孫甘冒天險,你們還要反對?”
“咱把話撂在這,在此事上誰敢拖後腿,咱就把誰的皮脫了塞滿稻草。”
放在平時,聽到這個威脅群臣肯定會瑟瑟發抖。
然而這會兒大家都顧不上這些了,紛紛傳閱朱雄英的書信,看完之後眾人心中只有一個想法。
太孫乃聖君也。
以前他們認為太子是仁君,後來也回過味兒了。
不能光看一個人嘴上說什麼,更要看他做什麼。
太子是滿嘴仁義,殺起人來從來都不手軟。
太孫不一樣,他在身體力行的去行仁道。
不歧視蠻夷,允其入籍欲用文教教化他們。
這不正是聖人之道嗎?
現在明知道江南有危險,還要留在當地,和百姓共渡難關。
這是什麼?
這是真正的仁聖之君啊。
難怪蒼天都要為他降下異象,他的行為確實配得上天命之君啊。
這不正是我們苦苦尋找的明君嗎。
可一定不能讓他出問題啊。
於是,很多大臣上奏,讓太孫回來。
必須立刻馬上回來,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只要太孫願意回來,啥條件我們都答應。
不就是將治理血吸蟲列入政績考核嗎?
列,必須列。
誰反對我就和誰拼命。
也有些人站了出來,不過不是要求太孫回來,而是請命前往江西協助太孫。
儘快將防蟲治蟲工作展開,讓太孫儘快還朝。
將太孫叫回來,已經不可能了。
誰都知道太孫不可能回來,那就只能儘快落實防蟲政策。
文官集團在毫無交流的情況下,達成了一致意見。
全力支援太孫。
於是各種防蟲政策一路綠燈透過,沒人有提出反對。
嗯,也不是沒人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是,朝廷支援的力度還不夠。
退朝之後,朱元璋將徐達、湯和等人留下。
“哇哈哈哈……天德、鼎臣,你們看到了嗎,看到了嗎?”
“咱的乖孫長大了,哇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