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城外就不一樣了,他們屬於反包圍,需要短兵相接。
尤其是水師,是不著甲的,近身肉搏並不比倭寇多一條命。
出現傷亡是難以避免的。
郭英說道:“這些倭寇實在剽悍,被圍後不要命的往前衝……”
“這次傷亡,有半數都是我們水師的人。”
朱棡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說道:
“放心,剿滅倭寇是大功,足夠大家分的。”
小心思被拆穿,郭英沒有一點不好意思。
替兄弟們爭功,本就是他這個將領該做的事情,否則誰還肯跟著他幹?
“那我就先代兄弟們謝過晉王了,太孫那邊……”
朱棡說道:“太孫自有他的計劃,武定侯可先回舟山等待。”
郭英也沒有再多說什麼,聊了一會兒就起身告辭。
之後朱棡就出發前往軍營,檢視被抓起來的倭寇。
路上到處都是慶祝的百姓,很多百姓主動出來幫助打掃戰爭痕跡。
長樂縣作為沿海城鎮,沒少被倭寇騷擾,不少人家和他們有血海深仇。
得知他們被消滅,大家自然非常高興。
在見到朱棡一行人的時候,竟然沒有如之前那般躲避。
而是主動讓開道路,目光熱切的看著他們。
朱棡表情不屑,弱者的感激,沒什麼值得高興的。
——
戰報被同時送往應天府和梧州。
朱元璋看到後,不出意外的樂了。
殲滅倭寇主力值得高興,更值得高興的事,此戰他的乖孫參與了。
群臣看到戰果後,也非常高興。
解決了倭寇隱患,大明沿海終於可以平靜下來了。
太孫果然厲害,文武雙全。
尤其是朱元璋透露出一個訊息,明年朝廷會開海。
這就更讓百官興奮了。
開海意味著什麼,他們比誰都懂。
提前一步得到訊息,就可以搶佔先機,合理合法的賺取一份利益。
而且隨著這個訊息的傳出,很多事情也有了答案。
為什麼朝廷突然要擴建幾家船廠,為何要花大力氣打造水師,為何要打造那麼多鉅艦?
為何要出兵佔領遠在千里之外的對馬島?
原來都是為了開海做準備。
確實啊,當初就是為了防倭寇作亂,才下了禁海令。
不把他們剿滅,怎麼開海?
不只是要剿滅,還要堵住對馬島這個出海口,讓新的倭寇無法走出來。
陛下真是高瞻遠矚啊。
朝堂上的訊息根本就瞞不住人,很快民間就都知道,朝廷有意開海。
這一下,很多人都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