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多的研究,算算也該出成果了。
等商業稅開啟,到時候再配合開海,大明的稅入將會出現大筆盈餘。
但正如朱元璋所說,眼下這兩年要苦一苦。
陳景恪苦笑道:“可這一兩年日子總也要過啊。”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國庫沒錢會動搖人心的。”
“最怕的還是影響到新鈔的信譽。”
“如果陛下再將這麼一大筆錢收入內帑,群臣會怎麼想?”
“所以,您不如直接告訴曾尚書,琉璃的分成不會給他。”
“但國庫錢不夠用了,您可以從內帑支用一部分,填補國庫。”
“大家一起將這兩年的苦日子熬過去。”
“我相信,曾尚書最終的目的也是為此。”
曾泰已經當了三年戶部尚書,洪武年間六部尚書更換非常頻繁,很少有能做滿一年的。
他能做三年,已經破紀錄了。
隨時都有可能會被替換。
在這種時候,就算要到了琉璃分成又能如何?
他能得到多少好處?
還不如來點實際的,從內帑弄點錢出來,將這兩年苦日子熬過去。
到時候他曾泰就可以光榮退休了。
這才叫善始善終,全身而退。
在洪武朝能全身而退,那可是很難得的。
朱元璋恍然大悟,說道:“是咱糊塗了……這曾泰也真是,想要錢就直接說嗎。”
“咱還能看著國庫沒錢,無動於衷不成。”
陳景恪啼笑皆非,您老人家要是不把琉璃的利潤護的這麼嚴實,我還真就信了。
其實這也不怪老朱。
內帑是真窮啊。
雖然有不少奇珍異寶,可總不能把這些東西拿出來賣了吧?
那不成笑柄了嗎。
好不容易有了琉璃這個大進項,他自然護的很嚴。
曾泰也是為錢愁的糊塗了,沒有想明白這個道理。
竟然想問老朱要琉璃分成。
他要是直接說國庫沒錢了,需要內帑填補,早就將錢要到手了。
而老朱也誤以為,曾泰是真的看中了琉璃的暴利,想分一杯羹。
結果倆人就這樣尬住了。
隨後朱元璋接見了曾泰,表示會從內帑拿錢填補國庫。
果不其然,曾泰再也沒有提琉璃之事。
而是和朱元璋算了一筆賬,今年國庫賬面虧空六百餘萬貫,希望陛下能想想辦法。
朱元璋二話沒說,將琉璃的利潤全都劃給了他。
還將修建新都的錢,截留了一百多萬貫給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