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稅沉重,財政空虛。】
【唐德宗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任用了崔佑甫和楊炎為相,對賦稅制度進行改革,廢按人丁徵稅的租調製為“兩稅法”。】
【兩稅法是將原有的一切雜七雜八的稅項改為田稅和戶稅兩種。】
【當農民收穫之時便派稅吏下鄉,不管是本地土戶還是因戰亂遷移到當地的客戶,一律按照田畝和戶口統一徵收。】
【以“戶無土客,以現居為簿;人無丁中、以貧富為差。”為指導理念,不論是土著戶還是外來的客居戶,一律編入現居州縣的戶籍。】
【徵稅不再以人丁為主,而以土地財產為主。】
【具體內容為六項。】
【一,由朝堂制定總稅額後,再分派到各地方徵稅。】
【二,徵稅的物件不分內外親疏,依據自身財力制定稅率。】
【三,設定夏秋兩季時限徵稅、完稅。】
【四,取消先前的租庸調製和一切雜稅。】
【五,田畝稅以新皇登基的大曆十四年(公元779年)作為參考平均數徵收。】
【六,商人以居住地徵稅標準,徵收三十分之一的稅。】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敲了敲案桌琢磨著。
猛的一看,這稅法不錯。
大唐建立實行的是均田制和租庸調法。
但人口越來越多分給百姓的田地越來越少,賦稅的標準卻沒降低。
再加上安史之亂導致人口銳減,國家財政必然誕生。
如此看來,兩稅法的確能拯救國家財政。
但於民無補啊!
以土地、財產的多少為徵稅的主要標準,確實擴大了賦稅的承擔面,多少也改變了課役集中在貧民頭上的情況。
但是這樣一來豪強兼併土也不再受任何限制。
時間不用多,只需一代人的時間,就可以看到富者兼地數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的場景了。
“多事之人!”
……
大唐。
李世民揉著額頭,兩眼通紅。
房玄齡等人也一眼看出這條法令的險惡之處!
兩稅法看起來是朝廷體恤百姓、減輕百姓負擔而推出的一項德政。
可說白了,就是讓朝廷和地方官府合法苛政百姓!
似急備、供軍、折估、宣索及進奉等各種攤派稅法全部加入兩稅法中一併徵取。
名目少了,但總量沒少,而且雜稅正稅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