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他吹牛逼。}
{準部叛亂雖然對於清朝是一個大的威脅,但是遠沒有威脅清朝統治。}
{而且烏蘭布通之戰中,清軍損失約在7000餘人,而準噶爾軍隊損失約在1000餘人。}
{烏蘭布通之戰,清朝達成了自己的戰略目的,阻礙了噶爾丹的戰略目的這就是獲勝,你管他死亡了多少人,最終達成目的那就是勝利,阻止了敵人東進那就是勝利。}
{這怎麼能是一回事呢?如果軍隊戰鬥力強大外加指揮得當傷亡是不會這麼大的。}
{如果國力強盛還能靠體量取勝,那一旦國力衰弱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國力強盛?內戰打了多久?還要抵抗俄國入侵,全國經濟都在崩潰邊緣徘徊,你還要怎麼指揮?}
{巨大的損失除了指揮官無能,還有本身軍隊裝備、君主主觀意志。}
{比如費揚古明明和康熙說了正確的建議,但你看康熙聽嗎?}
{各有各的考量,真打起仗來,還是要看誰破局了,誰達到戰略目標了,不然白打。}
{康熙這段時間確實是非常缺人。}
{也不算吧?河西四將,還有一批從平叛戰爭崛起的滿洲將領,水平都還不錯。}
{當時清朝是四面開戰,各方面都壓力極大,這幾個名將解決不了那麼多問題。}
{縱觀康熙用兵,可以總結為諱敗為勝,穩定人心。}
{仗打得醜陋,但成果都是大勝,這點挺厲害。}
{他就吃虧在姓上了,他要是叫朱玄燁,你看著吧,網上能吹爆他。}
{朱玄燁……別說,聽著還不錯的樣子。}
……
大秦。
嬴政看了幾眼“費揚古”“康熙”,按下窺視的心思,對著眼前幾人道:
“多線作戰是大忌。”
“但朕觀這準噶爾可沒有半點能力能終結清朝。”
“體量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清朝也不是如明末那樣烽煙四起的情況,清朝可以失敗很多次還能有再戰之力,準噶爾失敗幾次就直接滅國了。”
幾人點頭贊同。
蒙恬感慨出聲:
“臣倒是想到陛下滅六國之事。”
“清朝是多個方向都有戰爭,但清軍並不是沒有重點性的分散作戰。”
“雖然沒有明說,但分析起來大體也是使用外交、和親等手段穩住一個方向,從而調集重兵形成優勢兵力作戰。”
“由此觀之,清軍戰力和部分將領的指揮其實也並不差。”
馮去疾幾人再次點頭贊同。
尉繚撫須又道:
“不過第一次清準戰爭還是有點危險的,噶爾丹摸近北京,康熙被逼親征。”
“有多少國力是一回事,驟然之間能發揮出多少是另一回事。”
“否則明朝豈能被清朝屢屢擊敗,吐蕃又豈能攻陷大唐的都城。”
“就算南方有幾十萬大軍,救不了眼前的急,扛過這第一波,才能慢慢把自己的拳頭握緊了打出去。”
“不過第一次清準戰爭準噶爾失敗後,就再也沒有可能威脅到清朝的生死存亡了。”
“但也一如當初的努爾哈赤,這地方成了個持續失血的傷口。”
“就看後面能不能有人堵住這個傷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