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八日,翰林院編修吳中行、檢討趙用賢、刑部員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分別上疏彈劾張居正。】
……
天幕上的張居正身穿長袍。
他看著一群不請自來的“惡客”,板著臉一言不發。
“叔大,子道所言不無道理。”
一名老者手中捻鬚,苦口婆心道:
“你夙夜在公,勤勞最久。父子相別十九年矣。”
“子由壯至強,由強至艾,與父之從衰得白,從白得老,音容相睽,彼此未睹。”
“如今長者長逝於數千裡外,已成永訣。就算不得匍匐苫塊,只憑一棺臨穴,其情其理都弗有堪者啊。”
又有幾人跟著開口,對著臉色難看的張居正拱手道:
“是啊,首輔,汝師那人您是知道的。”
“說話雖夾槍帶棒,但這道理卻從無缺瑕。”
“您能以君臣之義為效忠於數年,卻不能以父子之情少盡於一日……忠孝兩全是難,但也不能棄孝全忠啊。”
“叔大,你今以例留,而厚顏就列,他時國家若有大慶賀、大祭祀,你為元輔大臣,若雲避之,則於君臣大義為不可。”
“欲出,則於父子至情又不安。”
“叔大,到那時陛下何以處居正,居正何以自處?”
“是啊,社稷所重,莫如綱常。而元輔大臣者,綱常之表也。綱常不顧,何社稷之能安?”
張居正忍了又忍,開口道:
“諸位今來所為何事。”
為首一人頓了頓,拱手道:
“求叔大上疏,解救諸人。”
……
【奏疏呈進後,馮保將它們留中數日不發,讓張居正票擬朱旨。】
【張居正怒不可遏,與馮保商定,對此四人實施廷杖。】
【翰林院掌院學士王錫爵會集翰林、宗伯以下數十人求解於張居正,張居正拒而不見。】
【王錫爵徑直闖入張府,為上疏諸人求解。】
【張居正言:“聖怒不可測。”王錫爵說:“即聖怒,亦為老先生而怒。”】
【張居正勃然下跪,舉手索刀作刎頸狀,並說:“上強留我,而諸子力逐我,且殺我耶!”又連聲喊道:“你來殺我,你來殺我。”】
【嚇得王錫爵趕忙逃出,而奪情的幕後戲,也鬧到了臺前。】
【十月二十二日,萬曆下旨:命錦衣衛逮吳、趙、艾、沈四人至午門前廷杖。】
【吳、趙二人各杖六十,發回原籍為民,永不敘用。】
【艾、沈二人各杖八十,發極邊充軍,遇赦不宥。】
……
大秦。
嬴政冷哼一聲,淡淡吐出兩字:
“腐儒。”